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时间5月28日,备受关注的第19届巴菲特慈善午餐在eBay正式开拍。按计划,这场拍卖将持续到北京时间6月2日上午10点30分,最终中标者将获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巴菲特慈善午餐自2000年开拍以来,公布姓名的中标者中,有3名华人。目前这三人的处境,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每年的“巴菲特慈善午餐”都会引起足够关注,虽然今年的最终情况还未可知,但基本可以预计价格不会太低,不会丢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的名头。在对“巴菲特午餐”的关注中,存在多种视角,有商业的视角,有娱乐的视角,当然也有只是稍稍有些淡化的慈善视角。
巴菲特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有其过人之处,有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能够讨得一点真经,对于不差钱的富豪来说应该是有价值的。所以看到,花钱与巴菲特吃饭的富豪,基本都表示是值得的,包括几位华人富豪,都在事后肯定了与巴菲特吃饭的价值。这些话只能姑且听之,巴菲特的投资成功秘诀“价值投资,长线持有”,又真的被几个人认可和坚守了?
正是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巴菲特午餐自面世以来,一直存在异议。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认为,巴菲特午餐只是一场秀,人们拍卖巴菲特的午餐,就像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这种心理是存在的,参加巴菲特午餐的人,不排除就是为了满足粉丝心理,或者只是为了蹭巴菲特流量。而大众审视这场午餐,也更多出于一种消费心理和娱乐心理,很多人关心的只是这顿午餐最终拍出了什么价格,最终由谁拍走。
在一个商业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对巴菲特午餐的这两种关注视角,应该不是什么意外。但还要看到,如果仅仅从商业和娱乐的视角去审视这场午餐,那就有些偏了。
这顿午餐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慈善”。正如我们知道的,巴菲特曾经与盖茨一道发起过“捐赠誓言”活动,巴菲特午餐是一项慈善活动,竞拍的收入要全部捐给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巴菲特有着多种人设,但在那一刻,或者说他最认可的人设,其实还是慈善家。此举除了募集资金之外,应该还有着推广慈善理念的意义。有一个背景是,名人通过拍卖午餐来筹集善款的做法,其实在美国颇为流行,远远不止一个“巴菲特慈善午餐”。
其实,“巴菲特慈善午餐”刚刚传来时,对于中国人的慈善理念是有冲击的。通过这顿午餐,人们看到慈善竟然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与商业与名人进行更好的融合。“巴菲特慈善午餐”不断扩大影响的过程,与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壮大的历程,有着高度的重合。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富人认可巴菲特的理念,加入到了巴菲特的行列。当然,不能把两者直接挂起钩来,甚至简单认为是单向推动的结果,但可以看到时代的潮流与大势。
慈善才是巴菲特午餐的核心关切。可以讲,如果抛弃了慈善两字,那么巴菲特午餐也就失去了应有意义。对于参拍者和围观者来说,也不应该放弃慈善视角。当年段永平与巴菲特吃了一顿午餐花了62万美元。段永平表示,参加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出于捧场,对他来说,反正是捐钱,这与捐到他设立的基金会没有什么区别。段永平讲的慈善,可能更贴近巴菲特的本意;借由“巴菲特慈善午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也具有更大的价值。
因此,关注巴菲特午餐不能失去慈善视角。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很难要求人们完全放弃商业和娱乐视角,但明明是一项慈善活动,却只有商业和娱乐审视,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王丹雪:有企业家精神与邵氏慈善呼应2014-01-08 |
让慈善发挥更大“水波效应”2014-04-22 |
湖北日报:雪中送炭为慈 授人以渔为善2014-06-27 |
李 峥:慈善应是社会“营养剂”而非“止疼...2014-08-01 |
民生视点:中国企业家与巴菲特的午餐2015-06-14 |
中国企业家与巴菲特的午餐2015-06-14 |
中国企业家与巴菲特的午餐2015-06-14 |
范正伟:慈善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2015-07-21 |
精准扶贫需要慈善的力量2016-05-27 |
聚光灯下的“大佬饭局”不该只有八卦2017-12-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