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刚落下帷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中国倡导的“金砖+”理念赢得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认同。
与此同时,一些印度媒体却发出不同声音:“中国正在努力邀请其盟友加入金砖国家机制,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弱化印度的地位和作用”“(金砖机制)扩员,印度最受打击”……继不久前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我们这个近邻似乎再次“忧心忡忡”。实际上,这些不必要的担忧仍源于印度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合作的一厢情愿。
“金砖+”代表了一种进步力量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相对萎缩,消费水平相对下行,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发展动力源都在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南方国家”转移,而金砖组织所要“+”的正是这些代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精英。金砖国家与金砖要“+”的国家孕育着世界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技术进步、金融创新、人文发展新的驱动力。
除了扩大“务虚”的价值面,“金砖+”模式还有助于扩充金砖合作的具体领域。比如,在2016年果阿峰会上,各方签订《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章程》,为金砖国家与更多发展中国家间的海关合作打下法律基础。果阿峰会还探讨设立一个市场主导、独立的金砖国家评级机构,并建立金砖国家反腐败工作组机制。
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可以进一步在技术操作层面加大合作力度,包括金砖国家投资、贸易、通关、签证便利化,各国大学学历的相互承认,金砖国家间投资、贸易、并购等方面的法律可译成彼此国家的文字等。印度作为“金砖+”体系的一员,可以分享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印度应该认识到,发展不仅是金砖国家最核心的命题,更是印度目前最直接的诉求。印度最终从洞朗地区撤军,从而为总理莫迪参加金砖厦门峰会扫清最直接的障碍,充分反映出印度对金砖机制的期待和需求。尤其对于莫迪政府而言,推动印度制造、智能城市、五大经济走廊等各种经济战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改造等具体规划,与金砖机制的诉求相互吻合。在发展的诉求下,莫迪的改革之路离不开金砖机制的发展壮大。
印度的忧患,本质上来源于对自身利益和国际合作机制的片面认知与判断。它只有放弃猜忌心理和零和思维,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并加入国际合作,而不是算计“谁是老大”“谁来主导”,才能消解这些无谓之忧。否则,它只会早晚因积忧成疾而错失发展机遇。(作者是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印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民生视点:王健林为何否定互联网思维?2015-06-28 |
王健林为何否定互联网思维?2015-06-28 |
王健林为何否定互联网思维?2015-06-28 |
让每个人的奋斗更有力量2016-01-04 |
印度不会做美国制华的副手2016-04-21 |
“匠心”并非守旧的别名2016-06-03 |
瞻望上合组织2.0版时代的区域担保体系2016-06-24 |
莫迪访美“求关注”2017-06-29 |
【国际随笔】莫迪访美“求关注”2017-06-29 |
人们为何期待“金砖+”的力量2017-09-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