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不许中国补,只许德国贴?
冯雪?
//m.auribault.com 2017-06-06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虽然中欧经贸联系紧密,但欧洲一直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颇有微词,不想轻易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今年5月,德国光伏产业龙头老大太阳能世界公司宣布破产,欧洲光伏产业协会认为中国的补贴难辞其咎。这是一个典型案例。但是近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公布了一则德国联邦政府对绿党党团的问询答复。答复显示,德国柴油车一直在享受大量政府补贴。

  实际上,不仅汽车行业,德国政府对很多工业领域,都提供大量的补贴。根据德国联邦政府补贴报告,2016年联邦政府共向企业补贴229亿欧元,包括75亿欧元直接资金支持和154亿欧元税收优惠。这一数据还尚未将基础研究拨款、联邦担保、向国有企业发放的补贴或增资计算在内。此外,德国联邦政府今年还将继续向国内企业提供偿债援助、贷款、投资补贴等约360亿欧元拨款,国外投资补贴67亿欧元。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在2016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即便在经济复苏的势头下,德国也在一直加大政府补贴力度。2015年德国各级财政补贴共计1687亿欧元,超过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总补贴数。报告认为,政府财政补贴增加,是为了更好地应对难民融合、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内外安全挑战等问题。

  报告显示,企业是德国财政重点补贴对象,2015年共有905亿欧元补贴流向企业,针对特定行业的补贴约645亿欧元。交通行业以252亿欧元首当其冲。尽管如此,德国企业在自我介绍时,也鲜有提及接受各级财政补贴的具体情况。这与德国政府多样和相对隐蔽的补贴方式不无关系。

  根据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总结,政府财政补贴主要有4类形式。一是通过向第三方颁布无需直接动用公共预算的条例或禁令,帮助相关企业发展。二是通过补助、偿款、低息贷款、债务援助手段,或提供担保,这类补贴可以很快在财政支出中反映出来。三是提供税收优惠,形式多为减免、特别折旧、降低税率或税收法令,但会导致公共预算收入减少。四是价格补贴措施,即国家高价买入或低价卖出,这类补贴难以量化。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认为,在德国强调“市场+秩序”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有责任采取秩序调控手段,以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维持市场稳定,而财政补贴是重要的调控工具。

  近年来,德国国内不乏对财政补贴的质疑声,例如,补贴过度会造成企业改革惰性等等。另有一些补贴行为,被认为“毫无意义”,例如联邦环保部支出92.3万欧元用于改良狗粮和猫粮。尽管如此,源自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依然被视为欧债危机以来,德国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原因。其中,政府的财政调控作用不容忽视。

  问题来了,为什么财政补贴在德国就是保证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到了其他国家,就成了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了呢?(作者是本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