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近参加卸任后的第一次公开活动——到他曾经讲课的芝加哥大学谈年轻人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当地治安问题是他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这所世界知名大学常年承受着安全袭扰:校园内设了380多个报警桩,还雇用大量保安,但如此严密措施依然形同破筛——今年4月以来已经发生8起治安案件。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干脆将芝加哥比作“战区”。按照《芝加哥论坛报》的最新统计,截至本月25日,2017年遭枪击人数已达1008人,主要发生在城市的西部和芝加哥大学所在的南部黑人聚居区。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2016年全年有超过4300人遭枪击,762人丧生。
非法枪支泛滥、警民互信丧失、外人不敢涉足的破败街区……而且,不安全感正在从芝加哥外围特定区域向市中心繁华区域蔓延。美国中西部这座拥有美丽天际线的城市,被冠上了“谋杀之都”和“犯罪之城”。
《芝加哥太阳时报》专栏作家玛丽·米歇尔指出,芝加哥枪杀案的犯罪主体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而是在社区和学校拉帮结派的年轻人。他们稍有不和,就拔枪相向。从芝加哥走向政坛的奥巴马,离任前接受电视采访时无奈地承认,没有“银弹”(意指灵丹妙药)解决芝加哥的枪击和凶杀问题。
芝加哥是美国治安现状的一个缩影。当前,枪击事件已在美国各地成灾,成为美国“治安之癌”。司空见惯的枪支暴力,就像挥之不去的魔咒,紧紧附着在美国人头上。
究其根源,这与美国民间枪支泛滥和政府控枪不力直接相关。统计显示,美国有3亿多人口,私人枪支保有量逾3亿支。每年全美约有3万人死于枪口下,过去10年超过100万人成为持枪抢劫等枪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控枪在美国是一个既涉及社会层面,又涉及政治层面的难题。“控枪派”和“拥枪派”多年拉锯的结果仍然是原地打转,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对彻底根除枪支暴力顽疾束手无策。
枪支泛滥现象不除,美国的“治安之癌”就永远得不到根治。这个道理其实美国人也都明了,但就是走不出这作茧自缚的困局。
陈 冰:乌克兰东部乱局如何收场2014-04-10 |
毕晓哲:马云该不该去狩猎2014-08-13 |
人民日报:把南京之殇化成世界之戒2014-12-12 |
谭玉平:养虎为患,美国不要好了伤疤忘记痛2015-06-21 |
新闻述评:美国反思加州枪击案2015-12-07 |
新闻述评:美国反思加州枪击案2015-12-07 |
史泽华:奥巴马难解美国社会恐怖主义心结2015-12-09 |
陶短房:奥巴马控枪,“雨过地皮湿”而已2016-01-07 |
奥兰多枪击案戳中美国三大“命门”2016-06-15 |
美国是一辆停不下来的“战车”2016-07-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