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全球经济治理到区域发展合作,从大国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国传递的信息犹如灯塔,在照亮前路时,也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时间匆匆前行,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前不久,一段名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的视频广为流传,这是中国领导人在G20杭州峰会期间繁忙的一天,更是“进取中国”的行动节奏。
有人将2016年的关键字总结为“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东地区,大国角力之下乱局交替升温;英国脱欧刚刚让世界“不敢信”,特朗普赢得大选又让世界“没想到”。这一年,不断飞出的“黑天鹅”,呈现着国际秩序变革的现实压力,也呼唤有担当者挺身而出,在新挑战中抓住新机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维系和平与繁荣的方案。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这一年留下的身影,正是一种稳重和开拓的“变”。G20杭州峰会,“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主场外交开出“中国药方”;习近平主席出访12个国家,外交布局愈加完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到一年里,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全球治理,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的中国外交气度,契合了“中国不能缺席”的多数国家共识。当全球瞩目东方,中国不仅“谨慎地走入大国角色”,并且“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成为乱局中的压舱石。
国际秩序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放下吊桥还是升起吊桥”?我们对方向的选择,决定着人类未来。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何去何从之间,中国方案向世界提供了通往明天的路线图。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倡议建立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为中小企业、年轻人提供参与全球化的机会;联通非洲大陆的亚吉铁路开通,“新坦赞铁路”见证了新时期中非友好,也让“一带一路”开花结果;APEC利马峰会,中国继续高举“开放型经济”旗帜,为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提供方案……怎么看?怎么办?从全球经济治理到区域发展合作,从大国交往到“南南合作”,中国传递的信息犹如灯塔,在照亮前路时,也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中国为国际合作夯实基础,是一个从“入口”到“平台”再到“连接”的过程。一方面,中国作为贸易规模第一大国,近4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每交易一美元,都是与各国互利互惠的“入口”。而承载货物运输的每一段铁轨、每一趟专列、每一个集装箱,都系紧着利益的纽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互鉴、人员交流等,更拓宽了“入口半径”,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台”。另一方面,“看不见的连接”才是国际合作的秩序基础,从利益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正确义利观到全球治理观、国际秩序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描绘了“中国路线图”。
有外国学者直言,“没有中国,世界已陷衰退”。新常态下6.7%左右的经济增速,依旧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人民币“入篮”,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股东,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在全球化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承诺格外响亮。亚投行运行半年,董事会就批准了4个项目,既有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也有独立的贷款。“中国速度”与“合作意识”有目共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各国受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作为“开放之窗”,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帕德玛大桥作为“梦想之桥”,既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布局的大项目,也是中企迄今承建的最大海外桥梁工程。真正提振世界经济信心的,不仅是一个倡议、一个方案,更是一个个项目、一次次合作中踩下的坚实脚印。
半个多世纪前,智利诗人聂鲁达写下《新中国之歌》:“从大海到大海,从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你啊,中国……”注视的目光,穿越了时间;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更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中国任重道远,驰而不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