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中国开放的文化基因和底气
叶小文
//m.auribault.com 2016-09-2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更多

  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地开放,而开放又能促进这个国家更强盛。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但西方列强的开放,大都伴随着强权、霸权、血与火。历史上,它们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但也埋下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和发展失衡的祸端。

  今天,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和模式就是,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必然能够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建设之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促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可以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

  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因为这一开放途径和模式所包含的文化底蕴,避免了重蹈近代西方列强开放的老路。因为走在最前面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

  这,成了正在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热门话题。

  来自摩洛哥的贵宾说,今天“人类的隔阂进一步加深,分裂进一步加剧,甚至不承认人类可以共生共存……重塑丝路精神,复兴丝路遗产,可以在阻止这种全球性倒退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这一倡议的初衷是全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博览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说:“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的烟云,顺应各方的期待,‘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敦煌文博会“必将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为沿线携手发展增添动力之翼”。

  丝路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和而不同,众缘和合。

  习近平主席在致敦煌文博会的贺信中说,“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对外开放的文化基因,符合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中国对外开放的文化底气,可以推进民心相通、人文合作,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倡导“一带一路”这条对外开放、共同发展之路的中国,要“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

  中国正大踏步走向世界,却不会掉进修昔底德陷阱。信然?请看中国开放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首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博会咨询专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