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期待“金砖评级”展现“别样风景”
王友明
//m.auribault.com 2016-07-07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外媒不断传出金砖国家酝酿成立新评级公司的消息,称金砖国家已不堪现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的“矮化和羞辱”,决定另起炉灶,很可能在今年10月15日于印度果阿邦举行的金砖第八次峰会上宣布这一重要意向。倘若消息属实,这将是继“金砖银行”成立后,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上演的又一出精彩大戏。

  金砖国家意欲成立自己的评级公司实属“逼上梁山”,标普等三大机构均为国际评级领域的“百年老店”,其资格、经验、权威性是其他评级机构只能望其项背的。发展中国家原本指望它们做出客观、公正和独立的评估。然而,这三大机构采用的“证券发行人付费”模式屡遭诟病,其“政治化”评估更使其公信力大打折扣。金砖国家屡遭其“差评”,俄罗斯更是因与美国交恶而遭三大机构一致“恶评”;巴西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三大机构相继下调为“垃圾级”;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下行压力之际,标普、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展望由正面调至负面;一些被中国评级机构评定为最高AAA级的国企竟然被这些机构评为“垃圾级”,差距之大令人惊诧和狐疑。不可否认,国外这些评级机构针对金砖国家的评级虽有一些数据和模型分析支撑,但分析工具“水土不服”的情况客观存在,“过度”评估、“恶意”评估也是不争的事实,其裹挟的政治因素和逐利化因素使其与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应有的声望显然不符,以至于中国财长楼继伟不屑它们的评估结果,称“我们不care(理会)。”

  金砖国家指责这些机构有意偏袒西方而歧视发展中国家,三大机构也许会“叫屈”,并摆出一些事实表明自己“一碗水摆平”:例如,2011年标普曾顶住压力,首次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降至AA+;英国脱欧公投后,标普称将要调低英国的AAA评级。这些例子似乎证明三大机构 “公正”地对自己下了狠手,但这些动作要么是“偶尔为之”,要么是“拳头高高举起但又轻轻放下”,反观三大机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评估,“下快手、下重手”则是家常便饭。

  金砖国家的学者和官员之所以多次提出成立独立于西方的评级公司,根本原因是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西方国家仍是国际权力体系的“操纵者”和游戏规则主要制定者。对此,金砖国家孜孜追求改变现状,力争由国际权力机制的边缘走向中心,并取得早期收获:IMF2010年改革方案历经5年多的努力,终获成功;金砖银行也正式运转。成立金砖评级机构,则将助推发展中国家加快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向内部。

  金砖如若成立自己的评级机构,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其竞争对手毕竟是驰骋“国际评坛”百余年的“江湖老手”,这些机构也确实做出一些不俗业绩,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独占鳌头。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金砖评级机构若想赢得市场,所需付出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在专业性、盈利模式上独具匠心。尽管困难重重,但“真金不怕火炼”,金砖评级机构将和金砖银行一道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呈现发展中国家的“别样风景”。(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所所长、清华大学“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