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中国须在多极变幻中保持定力
孙海潮
//m.auribault.com 2016-06-27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期国际局势频频出现重大变化,美日在南海东海针对中国的行动越来越明显,声音也逐渐高调,但这些都掩不住美日实力的相对衰退;欧洲由于民粹主义上升,欧盟内部的“离心力”在加大,英国的出走无疑会令欧盟的实力削弱;同时,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是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变化导致西方舆论及中国国内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形势上出现分歧,媒体上、网络上各种对中国外交评判之声不绝于耳。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国家利益范围迅速扩展,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任何全球性重大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商品出口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中为国际维和事务出兵最多的国家。中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受重视。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对华实质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客观上,世界格局在最近十年发生的巨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的相对加速衰退,让中国有种被时势“推向”国际舞台中心的感觉。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尚未从“历史终结”的陶醉中醒来,猛然发现中国一夜之间成长壮大得让他们不认识了。西方对中国的崛起正在经历一个从不承认不习惯不适应,到力图改变或延迟,再到逐步接受和面对的过程,这个过程艰难而又长期。在笔者最近参加的“2016香山全球智库论坛”上,美国前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先生就表示:美国对中国崛起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心理调适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虽从内心希望实现和平发展,为获取一个和平友善的国际发展环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增信释疑历来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复杂的国际环境始终如影相随。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媒体上层出不穷,交相出现的还有“对华交往吃亏论”、“中国占便宜论”等等,如今又出现所谓“中国恐惧症”。

  事实是,美国官员多次明确表示,“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针对中国的,“美国绝不当世界第二”。所谓“南海仲裁法庭”,没有美国的支持恐怕不会成立。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该决议虽不具约束性却极具象征意义。欧盟多个成员国都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至今仍坚持对华武器禁运,最大的阻力仍来自美国。美国新近决定对我企业行为进行“安全调查”,欧盟执委会大幅提高中国企业收购欧洲资产的门槛,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审查,都颇能说明问题。

  国内互联网上近来“对外示强”的呼声不少,其实我们应对危机和处理国际问题的手段及能力都已远超出以往,世界各国都必须考虑对华关系逆转的代价。“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得出的这个结论并未改变。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机遇也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要冷静埋头实干,保持定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大意不得,也惊恐不得。跟着别人的调子起舞,注定找不到自我。《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作者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前驻法使馆公使衔参赞、驻中非共和国大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