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宁愿“养青蛙”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青的蜂
//m.auribault.com 2018-01-26 来源: 南方网
分享到: 更多

  一个佛系游戏“旅行青蛙”突然火了。

  下载到手机上,有些茫然。因为发现自己能干的事情很少,游戏只有两个界面,一个是庭院池塘,摘三叶草,换取食物;另一个是家中一隅,只能准备餐食,打包行李。蛙儿子在家也只做四件事:吃饭,削铅笔,念书,写日记。心情好了,背起行囊就去旅行。

  玩几天后,发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控性,甚至有养一个青春期孩子的体会:吃饭,他连吃两小时;写日记,拿屁股对着你;觉得他宅太久了,背起行李就走,几天几夜不见人,偶尔只有几张明信片寄回家……

  总之,对这个蛙儿子,他交什么朋友,念什么书,在外面做什么,我们都一无所知,唯一能做的就是采三叶草,换吃的,然后满心等待:崽崽,你什么时候回家?

  一件事能够流行起来,必然有其道理。“旅行青蛙”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主打Q萌,就如同“云养猫”“云养狗”一样,设计简单可爱,还可以社交攀比,满足我们打发时间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在“怡情”的同时,我们也实现了某种“移情”诉求,这种情,就是玩家心底的那颗“父母心”,融进人们的牵挂后,游戏就能无时无刻地让人变得走心。

  对比起这几年流行的“养猫后院”等,各类电子宠物的养成类游戏能够快速火起来,还有值得思考的外部原因。

  当下的年轻人,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群体,享受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生活中缓释压力的渠道似乎并不多,人与人之间宁愿低头用手机沟通,也胜过“面对面”交流。如此,当我们相互之间隔膜得太久远了,无处诉说,就只能寻求各种花式的情感寄托,或者沉溺在网络世界里自娱自乐。

  另外一个背景是,中国人的生育率也持续走低。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或者因为“养不起”干脆放弃生孩子,2017年全球教育报告显示,33%的中国家长为支持孩子教育,大量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了个人娱乐。当手机里有一个让你牵挂的“崽”,还不用花钱,这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对他们来说,这有可能暗暗隐藏着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遗憾与缺失。

  对沉溺于虚拟游戏的年轻人来说,当然应该有些改变,不能让虚拟成为生活的常态。但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也应该对年轻人有所关爱,让他们在忙碌中不致迷失,快节奏中也能有慢生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