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解禁飞行模式”是好事,是技术和理念的进步,因此失去“清静时光”,是人们不想看到的。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宣布坐飞机手机“解禁”,一些“意外情况”也出现了。最近在中国参加某音乐节目的歌手Jessie J “结石姐”,近日就在网上发了几段小视频吐槽:坐飞机的时候,前排和左边的乘客打开手机等电子设备看视频,声音太大了。有网友评论“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还有网友感叹“旅途中最后的清静时光也没有了”。(《新京报》1月22日)
有人认为, 这是一面“照妖镜”,再一次映照出一些人不堪入目的素质。也有人认为,“照妖镜太多,连妖怪都不够了”。
相对于泛泛地谴责乘客素质,更应反思如何解决问题。对于“照妖镜”的说法固然存在争议,但反对电子设备使用者打扰他人,应成为社会共识。在一些社会文明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大多对其安静有序的环境印象深刻。“解禁飞行模式”是好事,是技术和理念的进步,因此失去“清静时光”,是人们不想看到的。
“结石姐”的吐槽是一个提醒。对于“清静时光”的重视,应该上升到权利高度来。“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是善良人的保持沉默。”面对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情况的陋习,乘客能做的不仅是背后谴责、下飞机发点牢骚,还可以当场站出来干涉。
更重要的是,维持飞机上的“清静时光”,于乘客来说是一种权利,于航空公司来说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譬如,航空公司在“解禁”的同时,面对一些乘客的“不自觉”,要及时提醒、加以制止,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耳机。文明的另一面是“明文”,规定有了,落细、落小、落实到位了,自然还会维持一如既往的“清静时光”。
对待一个复杂问题,如果只有素质视角,那就很有可能陷入无解。飞机上清静时光是权利也是责任,乘客有享受“清静时光”的权利,而航空公司也有维护“清静时光”的责任。从权利和责任维度出发,更容易使问题转为可治理状态。
曹 林:习惯暴恐事件抬高的社会成本2014-05-28 |
飞机上用手机的权利该实现了2017-09-19 |
飞机上玩手机 没想象的那么美2017-09-20 |
“飞机上玩手机”可否早日落地2017-09-20 |
飞机上玩手机不差技术只差钱2017-09-20 |
飞机上能用手机:标准就该与时俱进2018-01-19 |
“WiFi航班”:民航搭上“移动互联网航...2018-01-19 |
飞机上该如何解禁手机2018-01-19 |
飞机上解禁用手机不宜盲目跟风2018-01-19 |
飞机上玩手机,别打扰别人的清静2018-01-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