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医生都不进门诊室,不上手术台,而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在书桌前写论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幸而,绝大部分医生没有这么做,现实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结果这些医生就尴尬了:职称晋升,一千台手术赶不上一篇论文。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再次对唯论文导向评价医生开炮。
为什么唯论文导向评价医生久受诟病?因为要想发一篇论文并不容易。以SCI论文为例,不仅要求作者能够用英文流利阐述艰深的科学难题,更需要作者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掌握与国际对接的研究方法、思维模式、话语体系等。这种评价方法本质上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医生,只适合专门的医学科研人员。
因为好衡量、可复制、易传播,所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论文都被当作衡量专业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和有效方法。但必须承认,写论文是一种学术行为,唯论文导向评价各行各业等于要求所有人必须是学者。医生必须是学者,教师必须是学者,记者必须是学者,律师必须是学者……用手指头想想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于是,论文抄袭、花钱上版等现象屡见不鲜。唯论文导向不但没有促进各行各业从业者提升科研水平,相反,更多只是耗时费力,制造了大量文字垃圾。
唯论文在把各行各业伪学术化的同时,也屏蔽了各行各业的专业性、复杂性。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其最大的水平就体现在教案里、课堂上;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其最大的水平就体现在病历里、诊室中。改变唯论文的评价标准,不仅是要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感受到公平,更好地投入工作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对劳动和知识的理解与尊重,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理想的局面是丰富标准,让重于实践和精于研究的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着重强调职称评定要去除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的导向,同时职称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统一要求,取而代之的评价材料将更倾向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我们希望,这样的改革能更快、更实、更多。
熊丙奇:论文情结不是简单的反论文2016-01-18 |
“口碑教授”需要尊重认可2016-02-16 |
新闻点点评2016-02-16 |
先秦穿越手册,这样的课不妨多些2016-03-11 |
有没有职称,对医生有那么重要吗2016-04-15 |
别把诺奖级成果归结于“十年不发表论文”2016-05-24 |
韩春雨真是一夜成名吗2016-05-24 |
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2016-05-27 |
学术不端根在论文评价2016-07-20 |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也是人生辉煌2017-05-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