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25岁的“中年危机”有何启示?
王庆峰
//m.auribault.com 2017-03-22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年危机”来得太突然了!最近,很多90后网友纷纷发出如此慨叹。原来,《新华每日电讯》上的一篇文章引联合国定义,认为“1992年生人已步入中年”,这让那些25岁的年轻人似乎感到了中年危机的压力。

  所谓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虽然它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但从危机的特定来源看,显然和25岁不搭界。25岁的年轻人在想什么?可能很多人才刚毕业,可能很多都没有结婚,可能大部分人还在为房子而奋斗。如果形容这一代年轻人的感受,更多的应该是焦虑而不是危机。显然,调侃自己步入中年,其实是对年龄的一种敏感,对于压力的一种缓释,是这一代年轻人所能共通的一种感受。

  尽管没有“中年危机”,步入中年的说法是不是就不准确?有必要较真一下。根据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青年”在15岁至24岁之间,25岁确实算中年。但联合国也说明这是统计学层面上的定义,与各成员国各自的定义并不相违背。同样在统计学意义上,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年定义为66岁至79岁,国家统计局定义的起点为35岁,共青团则为29岁。如果站在发展心理学角度上,还有一套不同说法,大约是青年期(20—40岁)、中年期(40—60岁)、老年期(60岁—死亡)。可见,中年不是很特定的概念,用哪类定义取决于你自己,25岁认为自己还是青年当然很好,认为是中年也没问题。

  虽然在心态上可以做选择,但不少人还是被“步入中年”刺痛了。这一点,还见于“88年中年女子”“34岁老来得子”等夸张的网络表述。很多人容易被此类表述戳中痛点,其实可以撇开数字,在现实压力中找到原因。网络上还流行一张表格,上面对应着不同年纪所应取得的成就,比如说月薪、车子、房子等,很多人就乐于转发传播。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敢于直面人生的“自黑”“自嘲”,实际上可能带有一种不自觉的比照。就拿25岁来说,父辈在这个年纪可能已经小有所成,一些同龄人可能已经有车有房,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因此,勇于自嘲表面是拿自己开玩笑,实际上是给自己穿“保护衣”。

  如今的社会节奏骤然加快,年轻人在25岁就要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但千万不要为此感到痛苦。在全世界,刚毕业的年轻人大都买不起房,都有可能面临工作和爱情的苦恼。但也正是站在25岁这个起点上,人生才刚刚开启,才更有无限的可能性。初出象牙塔,焦虑和迷茫无可避免,但只有回过头来看,才知道真正的改变始于奋斗,始于寻找目标、努力成长。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要么止于对现实的喟叹,要么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都不会对冲掉自己的焦虑感。生于这个时代,人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去适应时代,去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逐步给自己建起安全感的基石。

  回过头来,1992年生人是不是步入中年,更多与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而它可以进一步看成真实自我情境的投射。在25岁这个年纪,有些人觉得信心满满,有些人对未知感到恐慌;同样在40岁这个年纪,有些人感受到危机,有些人感受到从容。这些千差万别的体验,根本上取决于你自己怎么样,既取决于你现在的根基,也取决于你对未来的预期。站在这样的角度上,“1992年生人已步入中年”的话题其实有其意义:通过调侃式的提醒,我们都应该认识到直面压力的最好方式,在于改变心态,努力奋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