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共享单车,行得急 更需行得稳
邓辉林
//m.auribault.com 2016-11-2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当尽快消除共享单车内在和衍生的问题,使之成为城市一景、市民之福

  共享单车在深圳急速“行进”,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观感。就在昨天下午,有两家企业在深圳分头召开共享单车发布会,推广上月22日开始投放的“摩拜单车”和本月15日悄然跟上的“小蓝单车”。加上前几天在深圳投放的funbike、ofo,深圳共享单车数量剧增。根据这些企业的计划测算,到年底深圳共享单车数量将接近20万辆。

  有资料显示,当一个地方的共享单车数量达到每100人共享一辆时,就基本上达到了饱和状态。20万辆共享单车“开”进深圳,市场饱和度不言而喻。而这场“抢滩登陆”的“闪击战”发生在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内,实在令人慨叹资本角逐的激烈。

  市场的激烈争夺,只要没有滑进恶性竞争的泥沼,完全可以成为消费者福音。共享单车,不仅是顺应共享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新业态,更因为使用的便利性、对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方式的补足性而让使用者得到实惠。多家企业角逐同一市场,后来者势必推出让消费者心动的“卖点”。比如,有的企业不仅推出了优惠价,而且号称其座椅更舒适。

  不同的企业得以在深圳市场布局共享单车,与政府部门对共享单车发展趋势的肯定态度有关。这种肯定的态度很重要,有助于推动城市交通完善、市民休闲健身。但同样重要的是对共享单车服务的完善、管理的升级。如果共享单车引起市民“吐槽”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它或许难逃被市民“用脚投票”或被“封杀”的黯淡结局。

  共享单车不用固定桩位、开锁上锁简单、停放方便等优点无须赘言,但它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的确让人烦恼。比如,用户经常抱怨的定位不准、到了地方找不着车、车辆损坏却没有及时维修、座椅太硬且不能调节高低、没有车篓、避震效果差、骑行费力等问题,这些都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所能掩盖的软件或硬件问题。另外,随着不同企业为了抢夺市场而进行的“烧钱大战”“退烧”,共享单车计费方式过于粗放,如超过一分钟按半个小时计费的问题,也会引发使用者的不满。投放共享单车的企业,切不可以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牛就能随便吹大。把软、硬件设计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

  共享单车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有人故意损坏车辆,有人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将车辆骑进小区,有人将车辆随意停放在盲道或人行道中间等不适宜停放的地方,还有人在交通违法、车辆被扣后弃车而逃,诸如此类的问题,是使用者造成的,但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解决新领域的这些新问题,能不能采取信用积分、与社会诚信体系对接、押金适当延退等新办法,必须在大胆的探索试验中找到答案。

  市场“急行军”,尤须注意行得稳。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当抓住得到相关部门肯定的“窗口期”,尽快消除共享单车内在和衍生的问题,使之成为城市一景、市民之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