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保障房闲置,真的无计可施?
谢庆富
//m.auribault.com 2016-08-10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近日,全国多地政府也披露了关于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多地审计结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8月9日《北京晨报》)。

  建好的保障房空置,本应住人的现在没人住;数以百亿元保障房建设资金被闲置,本应盖房子的钱一直躺在账面上“睡大觉”;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没资格的人“鸠占鹊巢”,本应被保障的人群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住进了无需保障的他人——这三大问题的结果都一样,那就是应该得到保障的人群依然没房子住。

  三大问题的恶劣程度很难分个高下。后两个问题都是隐性的,公众虽然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并不清楚里面的水有多深,倒也没什么切身感受。而对第一个问题,整齐美观的保障房已经盖好,却因存在诸多问题人住不进去,一直闲置在那里,中看不中用,这让公众尤其是保障人群深恶痛绝。

  保障房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两大部分:外部原因是小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距离中心城区较远,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内部原因是存在渗、漏、裂等严重质量问题,小区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不到位,影响了群众申请入住的意愿。而这些问题,真的不可避免吗?

  说到底,造成保障房闲置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把保障民生真正当作一项最重要的事来办,没有把群众福祉真正放在心上。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考核机制不科学。保障房闲置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而且存在已久,为什么一直得不到纠正?原因在于,只要地方按时间表推进保障建设就算完成任务,就算领导干部施政有方,可以为政绩加分。至于房子的质量、小区配套如何、建成后入住率高低等,都不在考核范围,更谈不上问责。

  在很多地方,保障房都是“爹不疼娘不爱”。因为保障房建设没有“油水”,地方需要投入财政资金、还得供应土地,还需费心,因此积极性不高。与此相反,商品房建设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地方政府在商品房建设上就几乎不遗余力地推进。不过,由于保障房建设是国家任务,地方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得完成,时常很纠结,口头上无比重视,行动上却以敷衍的态度应付。因此,在推进保障房建设时难免出现管理上不尽心、规划上不科学、措施上不得力,最终结果就是保障房质量差、闲置现象严重。

  保障房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这个难题需要尽早破解。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坚定一个决心和信念,那就是真正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当作应尽职责;另一方面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完善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指标化考核,落地终身问责制度,督察保障房建设,看数量,更要看质量、看效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