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别让假药制售成为民生“痛点”
刘元华
//m.auribault.com 2016-07-11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被民间奉为脑梗塞急救“神药”的安宫牛黄丸,是不少家庭必备常用药。如今却被人用六味地黄丸混合玉米粉假冒,牟取暴利。昨日,越秀法院对包括假冒安宫牛黄丸在内的6宗18人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案件依法进行公开宣判,制售假冒安宫牛黄丸的“夫妻档”均获刑十二年,两个制假盐卖给烧烤档的90后“合伙人”则获刑一年6个月。(7月8日《广州日报》)

  道家有言:“吃五谷,百病出”,是人就难免会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药,这是常识。然而,有人却在药上动起“歪脑筋”,绞尽脑汁制假售假,不惟“要钱”、而且“要命”。制售假药“夫妻档”获刑十二年,实在是大快人心。

  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从日常用药到抗癌药物,假药都可能藏身其中。仅2012年的一次联合执法,就侦破生产销售假药案件1.4万余起,抓获涉案人员两万余人,打掉犯罪团伙7000余个,案值160余亿元。

  有人说:“假药是人类的第二大公害,其危害或仅次于毒品”。从事实来看,这并非是无稽之谈。据俄罗斯《信息分析报》2013年9月26日消息,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因服用假药而死亡。如今,假药制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其扩散速度更快,打击更难以跟进,受害者自然就更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制售假药的痼疾难愈?一是因为暴利的驱使,制售假药“有贩毒的利润而无贩毒的风险”;二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震慑愚顽;三是因为日常监管的缺失,相关部门或不作为、或懒作为,有的执法者甚至还充任“保护伞”。

  人命关天,健康至上,决不能让假药制售成民生“痛点”。为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零容忍”,既剥夺经济上的利益,又降低其入罪门槛,既问责制假售假者,又问责失职渎职者;二是严监管,找出漏洞、把握规律,重过程,奖励举报,逐步形成监管的全覆盖;三是强机制,打造过硬队伍,建立联查机制、推行“风险清单”。

  事实表明:假药制售问题由来已久,暴风骤雨似的整治难以除根。因而,严打药品制假售假,政府要积极领头、相关部门要主动出击,既敢抓“一时”、更善抓“长久”;每一个社会成员既要擦亮眼睛、坚决抵制,更要守住底线、决不参与。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