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重病人“等药救命”让和谐社会伤不起
钱桂林
//m.auribault.com 2016-05-04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赵碧珍今年44岁,去年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4月14日,她入住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等待手术。医生告诉她,因为缺少名为鱼精蛋白的药,手术没法进行。半个多月过了,药还是没来,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差。据记者了解,像赵碧珍一样等药做手术的病人,不在少数。(5月3日《华西都市报》)

  此次的“救心药”鱼精蛋白,据说并非只有成都断供,而是全国性缺货。像这样的“药荒”,也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5年前,就曾经出现过。

  人最重要的器官,就是心脏了,心脏出了问题,有可能危及生命。赵碧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两个心脏瓣膜都出了问题,可以想见,“等药救心”的她是何等的焦灼。

  这么重要的“救心药”为何会断供呢?这与该药价格低不无关系。企业见无多少利润可图,便没了生产积极性。当然,我们不能一味责怪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甚至认为它们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药企不是福利院和救助站,毋庸置疑,追逐利润也就成了企业的主要目标,这无可厚非。问题是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怎样协调救命药生产与企业利润的关系。

  廉价的救命药断供,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民生工程的烂尾。医药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可一些救命药屡屡断供,这无疑是医疗卫生这一重要民生工程的烂尾。廉价救命药断供,折射出医药新政遭遇“肠梗阻”。应该说,我国的医药新政不断推出,2014年4月,《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出台,取消最高零售限价,保障合理利润;后来,又出台《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被取消。这些新政给廉价药生产带来了利好,可像鱼精蛋白一类的廉价药还是屡屡断供,那相关职能部门就该反思医药新政为何会遭遇“肠梗阻”了。同时,廉价救命药断供,是行政监管缺位。相关部门对廉价救命药断供不可能不知,鱼精蛋白早在5年前就断供过,某种程度上讲,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救命的廉价药断供,让脆弱的生命耗不起!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断不应该出现等药救命现象的。怎样调动药企的生产积极性,怎样让救命药货源充足,怎样让民众病有所医,是相关职能部门亟需考虑和解决的大问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