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68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4月25日新华网)
于3月份爆发的山东疫苗事件,可谓是举国关注,舆论沸腾,而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则必须痛定思痛,对围绕疫苗生产、经营、运输、储藏、接种等等一系列的环节进行认真梳理,查找问题,弥补漏洞,以确保疫苗安全,保障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的正式颁布实施,则既可以看做是政府层面对民声民意的一种诚恳回应,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在确保疫苗安全和公共利益方面的决心。
这次对《条例》的修改涉及到很多内容和条款,称得上是动了一次“大手术”,而修改后的《条例》也是亮点频出,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殷切的期待。对于修改的具体内容,我们这里无法一一赘述,但是背后体现出来的核心宗旨却很明确,那就是程序更规范、要求更严格、问责更严厉,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障疫苗的安全,维护公众的利益。
在山东疫苗事件中,有媒体在对整个事件进行一番梳理后发现,当前的疫苗市场确实存在混乱无序的现状,而不管是对企业、个人还是有关政府监管部门,都存在出了问题处罚过轻,问责力度不够,违法违规和失职渎职成本太低的问题。从整个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工作来看,这其实就是漏洞,就是应该被弥补的地方。于是在《决定》中明确加大了对企业或个人的处罚力度,对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运疫苗等严重违法行为提高了罚款额度、增设了禁业处罚。
在约束、规范企业和单位基础之上,增加了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的规定,并且完善了与刑事责任的有效衔接。加大处罚和问责力度,也是整个《决定》最大的亮点所在,是公众最大的期待所在。通过加大处罚和问责力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违规成本,让他们有所忌惮,不敢随意违法违规;另一方面,也通过问责力度的加大倒逼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履职力度和行政监管。
山东疫苗事件的爆发,对公众信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政府公信力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要想重塑公众信心,重塑政府公信力,就必须通过对《条例》的修改来实现,重点就是对疫苗市场进行深度规范与整顿,以及对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问责力度的加强。责任感是疫苗安全最好的“防火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再好的法规条例、规章制度,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落实来实现,而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感,正是保障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的关键和根本。
毕诗成:网游下乡,别忘了先筑“防火墙”2011-09-07 |
黄 冠:落实安全“时间表”,关键要抓监管2012-07-06 |
官员信息防火墙,究竟挡住了啥2012-12-24 |
颜新武:责任心才是最强大的“防火墙”2013-06-13 |
颜新武:责任心才是最强大的“防火墙”2013-06-13 |
陆文江:网上实名信访也要防“截访者”2013-07-04 |
徐 扬:防以权干涉法律要筑牢制度“防火墙”2014-12-11 |
安全生产绝不能搞“两张皮”2015-09-29 |
孟建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015-11-17 |
张 勇:发展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2016-01-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