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我们为何会堵在宽阔的马路上?
易国祥
//m.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城市咨询专家李忠这样谈到城市道路建设:“道路一味求宽行不通,特别在中国,所有的开车人都喜欢无缘无故的并线,所以道路越宽,并线的可能性越大,用行话叫紊流越多,交通效率也就越低。相反,如果是单行道,相互干扰最少,交通效率反而最高。”(3月1日《长江日报》)

  马路宽和路口少,中国人开车喜欢并享受着这样的资源福利,却很难根本解决堵车这一顽症。这种交通景观在当今社会具有象征意义:出门旅游,常常不知道去哪儿;阅读书籍,往往不晓得看哪一本;更换衣装,一时找不出最合适的。

  更有普遍意义的“因多而烦”,一是在资讯获取上,每天都有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即使是真实靠谱的信息也应接不暇,消化不了。更有虚假有害的信息借网络之便充斥耳目。当你静思一天收获了什么,不是理不出头绪,就是觉得空空如也。二是在人生选择上,笔者以为城里比农村闲人多,与城里比农村有更多生存选择不无关系,加上某些政策让城里人闲得起。大城市“剩女”多,也难说不是在她们恋爱的季节,有太多的择偶机会,太多的比较烦恼,也有较多的伦理容忍空间,但最终堵塞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口。

  李忠专家说,马路修窄一点,路口设多一些,一定不会出现严重的堵车。因为窄马路上,不容易并线,路口多,车辆容易分流。按这样的设计,美国纽约每千人有935辆车,却基本不堵车。按道路线密度原理,窄马路、多路口,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还会减少对人的道德依赖,也能减轻交管的压力。

  当然不能人为地将马路由宽改窄,正确地做法是将其划分为大车道、小车道、超车道、应急道,对不同路段限速和监控,当这些规则具有了像红绿灯一样的权威,宽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车主没有交通素养,即使在广场上开车,也会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

  过去,我们唯恐“万人争过独木桥”,只好“置于死地而后生”。现在,我们既要能走“窄道”,也要善走“宽道”。能够在一个开放社会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多元文化中确立自己的信仰,在无限发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在无数的方便和诱惑中保持一个人的本分,当是现代人最稀有最需要的品质与能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