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春节后的情人节,你还相信爱情吗?
段春荣
//m.auribault.com 2016-02-15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刚刚过去的春节,租女友、逼婚与上海女被农家菜吓跑三幅图景组成的当下男女青年婚恋百态图比年夜饭、比春晚更叫人回味无穷。假期结束,情人节来临,逼婚与反逼婚、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的话题仍然萦绕耳畔,上海女被江西农家饭菜吓跑事件余热仍在,在各种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特别是那些被一次又一次逼婚的青年男女,特别是那个受到惊吓的上海富家女和那个受到深深伤害的江西凤凰男是否还相信爱情?

  现实中来自父母的逼婚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一句提醒和关爱——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女(男)朋友了——这样的提醒绝大多数适龄男女青年都应该遇到过,按理来说应当包含在父母对子女关爱之中。倘若放在一般的人情关系里,一句提醒能与“逼婚”联系在一起吗?在过去,父母的“逼婚”会演变成为婚姻包办,甚至是强娶强嫁,但是今天,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子女的婚恋问题上已经非常开明:子女的幸福要靠他们自己去寻找,“逼婚”至多演变为替子女相亲,子女不急父母急,在婚恋问题上就显得比子女还上心。

  不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究竟有多少人租女友回家过年了?即使真有,那也应该只是极少数。在我看来,“租女友”无非只是一些婚恋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一种“节日相亲套餐”罢了。这些年,婚恋公司策划组织的“万人相亲会”“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等活动让男女比例失衡等背景下原本我们对男女青年婚恋状况的猜想变得更加具体,展示得更加严峻,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激起了男女青年及父母对婚恋的焦虑感,在父母与子女双方都焦虑的情况下,原本只是一句提醒与关爱的过问在子女与外界看来就有了“逼婚”的意味。

  可怜天下父母心,将父母对子女婚恋情况的过问称之为“逼婚”,不仅是对父母心的误读,更是拿人情伦理做文章、做消费点,让婚恋关系更加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婚恋公司需要来自父母的“逼婚”为其存在的合理性做正名,成为其拓展市场的最合理的噱头。

  “逼婚”是普遍现象说得过去,“上海女逃离”事件无非只是一个个案。我有一个有趣的假想:倘若那个上海女是男友“租回去”的,不知道还有没有逃离的那一幕发生?面对着挑战者感官与心理底线的尴尬场景,由于协议的约束,租来的女友肯定不会做出逃离的举动,反而可能会有夸赞菜肴可口的表现,此外,需要处处装得很满意的样子,男方父母自然会对女孩留下不错的印象,春节过后,男方父母可能就真要“逼婚”了。但是在自由恋爱关系里,该女子选择了逃离,往日父母的“逼婚”“逼带回家”却成为了爱情破灭的直接原因。如此,爱情的世界里,且不讽刺。

  倘若我们非要把父母的“逼婚”当作“洪水猛兽”,那么“上海女逃离”是否可以作为反逼婚的最好例子:你看凤凰男与孔雀女“不逼之恋”尚且经受不住一顿饭的考验,“逼婚”之下的恋情又怎么能经受得住考验呢?

  我个人觉得,无论是逼婚与反逼婚,还是“上海女逃离”事件,过多的解读只会放大个案的效应,掩盖了社会常态,也会让人情冷暖变得冷冰冰的。过度的解读,“逼婚”只会妖魔化了父母,“上海女逃离”也只会妖魔化了那些生长在都市的富家女,被妖魔化的镜像之下:父母成天逼着子女找对象,甚至不找对象不要回家,亲情关系受到了婚恋的绑架;自由恋爱的男女受到赤裸裸物质的考验,一顿农家饭吓跑了未来儿媳。倘若把人情关系里的常态肆意放大,把一个个案当作全社会的真相,只会让原本就对父母唠叨有些反感的子女更加叛逆,让原本就胆怯的凤凰男们在爱情面前更加显得自卑,也会让原本就脆弱的社会神经绷得更紧,更会让诸如租女友这样的变态市场更加的猖獗。倘若那样,那么,爱情真就已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