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最近国家发改委就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再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参会代表就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应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价格调整方式如何简化、优化等议题发表了意见。预计此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后,价格机制完善的重点和方向将基本明确,设立成品油“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也应无任何悬念。
众所周知,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无论是过去长期完全由政府垄断定价,还是2013年之后推出的新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其核心就是一个政府、油企与消费者持续不断的利益博弈过程。因此,无论是过去完全由政府管制油价,还是将来完全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成品油价格,其焦点在于合理兼顾三方利益、找准最大利益公约数。唯有如此,成品油价格机制才能成为客观科学、获得社会共同认可、并成长为可持续运行的良好机制。显然,成品没价格形成机制,必然牢牢守住三方利益这条底线;离开了这个底线,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就是不成功的,其最终结果会招致社会广泛诟病。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将实施“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应特别对其利弊进行全面权衡:“天花板价”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在价格特别高的时候,由于涉及到13亿民众生活和广大企业生产经营,国家为确保企业和民众生产生活稳定,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停止继续调高油价,是责任政府分内之事;但有一个难点是,这个“天花板”到底设置多高为宜,政府什么时候实施“天花板价”都是值得考量的问题;如果节奏把握不准,或有意无限期拖延时间,那么“天花板价”就成了政府与民争利的“护身符”,更会成为应对社会对高油价不满的“挡箭牌”,其结果只会加重企业和民众负担,让民众无法摆脱受高油价侵害之苦。
再看设立“地板价”,在我国目前仍具有一定经济合理性,因为尽管目前中国对外石油进口依存度达60%左右,但为了保持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国内油企每年仍要维持2亿吨左右生产量;如果没有“地板价”保护,油价持续走低,我国石油上游开采和炼油企业必然亏损无疑,其后果会造成大量油企关闭停产及大量设备闲置浪费与损失;而一旦国际油价进入大涨周期,再启动国内油企生产,就会加大油企生产成本和各项经营负担。同时,过低油价又会助长民众“大手大脚”浪费行为,加大尾气排放量,在雾霾日趋严重的今天,更不利于环境改善。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如果国际油价长期低迷,“地板价”一直延续,既会让国内民众无法分享石油低价红利,也会让油企缺乏生产创新动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意识,使油企躺在政策保护“大锅饭”里丧失发展动力。
因此,无论“天花板价”还是“地板价”,其实都是一柄“双刃剑”,只有把握好实施时机,趋利避害,随时保持灵活调整之中,形成政府、油企与民众三方都能接受的成品油价格,成品油改革机制才算是成功的,也才能充分体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属性;若长期固定不变,就会形成成品油价格惰性机制,其结果不仅制约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市场化,更对油企和民众带来不利后果;同时也会引发社会各种不满情绪,如去年底发改委两次取消成品油价格下调,社会上就产生了不少非议。
很显然,无论设立“天花板价”和“地板价”,都有一定缺陷,就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而言,只能是一种权宜、过渡之计,其改革方向应是采取措施顺应市场态势;目前即便要在过渡期设置“两价”,也应让其尽可能科学合理:像“地板价”应与国内石油产业尤其是自采石油生产成本等相适应,或按一定比例上下浮动;“天花板价”则要与国际油价及国内物价水平、国民消费能力等方面按一定比例挂钩。同时,不应让“两价”成为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机制掣肘,应倒逼油品价格机制改革提速,这才是正途。
而要真正建立反映油价市场供求波动状况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其成败关键还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政府、油企与民众三方之间利益诉求。从目前看,一是政府不能只考虑财政收入,应体现民生情怀,扩大对油企和消费者让利空间。我国油价虽比欧洲、日本等国家价格便宜,但比美国等国家相比,高出了很多,油价处于一个中间位置,仍具有较大降价空间,原因是我国油价构成中税费比重过高,价格构成不合理,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11月29日起,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三次上涨,上涨幅度为0.52元/升,调整后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提升至1.52元/升,油价税费比例占总价格的48%。而且2015年国际油价全年跌幅为31%,而我国成品油降价幅度、速度却只有国际油价约一半而已。
因此,要缓冲低油价冲击,政府应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在降低成品油消费税上作文章;同时可通过设立专项调节基金,利用消费税补贴等财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低油价周期对油田开采企业进行补贴,避免生产陷入困境。二是油企应加快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不断降低生产成品和提高生产效率,使自身生产能力、生产水平、尤其生产成本能与国外先进生产油企保持同步,提高应对油价下跌带来的冲击压力,主动剪断低油价周期全靠政府保护和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脐带”,自觉为政府与消费者分忧解难。三是改革现有零售准入制度,打破国有油企垄断经营局面。主要放开对外资和民资进入零售行业限制,扩大外资和民企加油站数量扩大,而且外资加油站因其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会对国内零售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且大量民资进入零售环节,推动更充分竞争,对降低油价销售价将起到一定作用。
新华网:如何解开油价上涨五大疑问2009-03-27 |
新华网:如何解开油价上涨五大疑问2009-03-26 |
西安晚报:成品油降价适得其时2008-12-19 |
西安晚报:成品油降价适得其时2008-12-19 |
新华网:如何解开油价上涨五大疑问2009-03-26 |
新华网:如何解开油价上涨五大疑问2009-03-27 |
余丰慧:对油价上调的几个疑问2010-10-27 |
张贵峰:快涨慢跌,成品油定价机制该调整2011-08-09 |
张贵峰:快涨慢跌,成品油定价机制该调整2011-08-09 |
聂日明:成品油定价需要“供给侧改革”2016-01-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