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散去没几天的雾霾再次袭来,北方很多城市又陷入一片灰蒙蒙中。连日来,各项治霾举措纷纷启动,北京更是首次拉响了红色预警,拿出了最严厉的应急措施。
如何应对雾霾这一顽疾,考验着治理者的决心与智慧。此番北京启动红色预警,既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广大市民健康需求的务实之举。单双号限行、80%公车停驶、重型车辆禁止上路、室外施工停止作业……种种严格限制,必然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但也是拨霾见日必须经历的严格约束。只有果断祭出重拳,加强督查落实,让添霾加雾的行为更少一些,我们才能逐步从积少成多的量变,实现驱散雾霾的质变。
当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应急举措可解一时之困,但要拔掉“心肺之患”的病根,还要长期作战、久久为功。从某种程度上看,雾霾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也是我们当前发展阶段必然要面临的“成长的烦恼”。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短板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等关系上。身处不同的地区,面对雾霾人们的态度也并不完全一致。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生活富足、吃穿不愁,对空气质量、身体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而那些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满足基本生活仍是当务之急,环境很容易被置于次要选项。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并从制度层面照顾到不同的利益诉求,凝聚起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立行。在这场治霾的持久战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求解。如果说,政府强化执法、落实监管是一种履责,企业不折不扣执行减排是一种履责,那么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也同样是一种履责。当下,一些人面对雾霾的直接反应不是从我做起,而是扯段子、说抱怨、提要求,这种心态殊不可取。或许有些行动对于改善环境现状的作用很难马上量化,但只要大家都从我开始,尽己之力给城市环境减减负,就一定能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合力治污的势能。说到底,良好的空气质量不能靠风吹,而要靠人为。
“云朵之上,天空奢侈地蓝”。这般美好画面,不应只停留在笔端之上。当前,治霾行动正在加紧加强,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一定能破解这道发展与环境的考题,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治霾,用行动及成效纾解公众焦虑2013-10-25 |
王 珂:吹走雾霾要靠“节能风”2013-11-15 |
朱昌俊:治霾从一只“平等”的口罩做起2013-12-10 |
张 毅:摆脱治霾“行政依赖”2013-12-24 |
张 毅:应摆脱治霾“行政依赖”2013-12-27 |
华西都市报:发放雾霾补贴,亦是必要的治霾...2014-01-06 |
治霾成效,公众评说2014-03-06 |
唐 华:治霾比的是执行力,而不是脑洞大开2015-11-13 |
雾霾之下,没有看客2015-12-02 |
北青报:首启雾霾红色预警,你准备好了吗2015-12-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