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今年6月到10月间,记者对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种植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在这些地区的部分散户菜农的蔬菜种植地,各种使用过的农药包装物随处可见,其中有不少是国家限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和禁用的高毒农药。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了一些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而一部分散户蔬菜种植地几乎成了监管盲区。(央视网12月7日)
在蔬菜种植中超标使用农药,甚至使用限用的毒性农药或禁用的高毒农药,或许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有利于菜农增收,但却把潜在的安全隐患,遗留给了广大消费者。
抓好大型蔬菜种植基地的农药监管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由此而忽略了众多小散菜农,全国有超过5000户小散菜农,其中生产规模小于5亩地的菜农占到98%左右,如果在农药检测上搞“抓大放小”,只抓大型种植基地,而对众多小散菜农的农药检测付之阙如,就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极大漠视。在广州市增城区,农业部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呋喃丹”“克百威”“甲拌磷”仍在普遍使用。增城菜农的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想必也不鲜见。田间地头滥用农药没人管,在当地农产品市场,按规定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市场管理人员向菜农收取管理费,却很少抽检农药残留。
从田间到市场,针对小散菜农的农药检测关口就这样一道道失守。在规范农药的依法合理使用上,《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规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些地方对于小散菜农任意使用“毒药”的态度,是否过于宽容了?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心问题,履责不到位的问题,并没有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农业管理部门能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让菜农学法守法,指导其科学合理用药,同时,有关部门对于疏于履行职责的市场监管人员依法严肃问责,督促其将蔬菜农药检测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小散菜农滥用农药的状况,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观。(作者为甘肃媒体人)
新民晚报: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再“政出多门”2010-03-03 |
中国青年报:怎样保证毒豇豆不再出现2010-03-04 |
中国青年报:怎样保证毒豇豆不再出现2010-03-04 |
木须虫:“不造成损害”不是食品安全的底线2012-11-23 |
新京报:“神农丹姜”何以能“特供”国人2013-05-06 |
新闻时评:禁用剧毒农药,不缺规定缺执行2015-04-22 |
禁用剧毒农药,不缺规定缺执行2015-04-22 |
广州日报:生猪抽检2%,鱼呢菜呢?2009-02-24 |
广州日报:生猪抽检2%,鱼呢菜呢?2009-02-24 |
新民晚报: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再“政出多门”2010-03-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