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蔡 辉:别拿“中产阶级”忽悠人
//m.auribault.com 2015-11-20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有钱就是中产阶级了吗?

  对中产阶级,应具体地、历史地去分析,不应将其转为某种偶像,然后将自己心中的渴望不断投射其上。

  近日,一篇题为《中产阶级最新十大标准出炉 来看看你符合几个》的网文红透网络,央视也以此为由头,做了期《你算中产阶级吗》的互动话题。看来,“中产阶级”这四个字,还真有人缘。

  认真阅读该文,着实吓一跳——月收入4.5万,怀揣百万资产,兼有车房,拿EMBA,当CEO,且有良好的穿衣品位……线划得这么高,恐怕咱们几个普通人绑一块,也难够上。

  据2010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我国23%的人口已跨入中产阶级,可见,中产阶级并非高不可攀,为何这篇文章要说得这么玄而又玄?况且,有钱就是中产阶级了吗?

  学者周晓红在《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中指出:中产阶级是舶来的概念,英文为Middle Class,在英文语境中,与“专业人士”常混用,只是译成中文或韩文后,才有了“中等财产”意味,故该词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常被用来讨论收入状况,因而误导了大陆读者。

  在美国,中产阶级收入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米尔斯曾说:“新中产阶级的大多数是中低层收入群体。”

  从历史看,中产阶级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者罗伯茨·库克等人在《破碎的中产阶级结构》一书中,展示了调查结果:英国白领群体中,27%的人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主体;19%的人认为中产阶级是很小的社会阶层;15%的人认为并不存在中产阶级;14%人的认为构成社会阶级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可见,中产阶级本来就是一个虽直观却模糊、虽生动却粗疏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人,人们给出的定义完全不同。此外,中产阶级对社会的影响究竟多大,也值 得争议,毕竟同一家庭,因成员职业不同,也分不同阶层,即所谓“多阶层家庭”,可他们往往持有相同立场,行为模式近似。

  所以,谈及中产阶级,理应慎之又慎。可麻烦在于,偏偏有不少人在神话这个概念,将其视为解决现实所有问题的法宝,以为一中产,一切困难、阻碍都将迎刃而解,我们立刻会进入黄金天堂。

  从西方史看,中产阶级确曾推动历史进步,但这很可能是中产阶级概念过于宽泛,给我们造成的幻觉,更况且,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通则,否则就无法解释韩国曾出现的“中产阶级消失”现象。

  对中产阶级,应具体地、历史地去分析,不应将其转为某种偶像,然后将自己心中的渴望不断投射其上,好像不达到它,人生便立刻失去意义,可仔细剥开这个所谓高大上,不过又是用糖衣包裹起来的消费主义毒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