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杜 晓:别忽视流量的公共性
//m.auribault.com 2015-11-18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手机充电,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B流量;WLAN流量一夜之间产生了上百条登录使用信息……连日来,围绕流量发生的故事引发关注。到目前为止,有些事件尚未水落石出,还有争议,有些事件的结果似乎还不能令人信服。

  不久前,流量不清零政策出台,之后有网友吐槽流量跑得快,三大运营商都站出来回应,表示流量计算无误。纵然网民们有心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种种方便快捷,却也无力承担那一张张让人惊呆了的账单。更何况,不少流量偷跑事件,很多最后都成了“罗生门”,如果不能说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消费者就难免猜疑。

  移动互联时代,没有流量寸步难行,流量跑得太快触目惊心。三大运营商的回应虽然掷地有声,但在现实面前仍然让人觉得有些苍白无力。无论原因是什么,运营商都难辞其咎,作为移动互联网络的开发者、建设者、管理者,其有责任和义务查清每一起“偷流量”事件的前因后果,给消费者一个明确交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撇清自身责任,这样的态度与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不管怎样给流量定性,它都将成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甚至会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和终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的整体推进必将越来越依托于移动互联,可以预见未来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流量的消耗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也就是说,流量将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带着某些公共物品的特征。而公共物品过度市场化,难免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也会给人们带来长期困扰,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如果忽视流量的公共属性,不仅会造成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分配和占有的不公,让数字鸿沟扩大,还有可能导致运营商或者其他市场主体通过流量绑架公共利益,损害公众合法权益。

  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必然趋势,当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要运用有形之手遏制运营商的逐利冲动,确保公共利益不被侵犯。面对近期一系列流量偷跑事件,监管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切实督促运营商彻查问题。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不断增加流量供给,加大移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流量问题不再只是运营商说了算 。

  (摘编自11月17日《法制日报》,原题为《不能忽视流量的公共属性》)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