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概念方兴未艾,医生资源被“互联网+”重新赋予意义,被再次整合。目前,各地出现了线上线下的医生工作室、医生诊所,甚至拷贝自美国的“医生集团”合伙人模式。医生集团,即医生的“经纪人”,正在国内逐渐兴起。(11月11日《人民日报》)
医生集团的出现,首先具有抱团取暖的作用。当前医改力度很大,不少牵涉到个人利益,医生的未来存在变数,收入、编制、执业地点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医生做出有关决定,难免再三犹豫。以多点执业为例,医生不愿跨出这一步,是因为以个人名义出走的风险很大,医生加入某个医生集团后再去多点执业,就有一种类似于组织的依靠,减轻了医生因脱离单位而导致的不安。
在医生集团中抱团取暖,不乏典型的例子。比如今年9月,“名医汇”在深圳成立,该集团实现会员制,统一制订多点执业的规则,这是深圳市医生多点执业改革的一项破冰之举。此外,许多医生集团的签约医生都进入社会保障体系,集团发挥出单位才能发挥的作用,医生依靠集团走向社会不再顾虑重重。这些组织的出现,推动了医学人才的合理流动,探索医生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新渠道,促进了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但除了抱团取暖,“医生集团”还具备其他更大的作用。有的更加合理地分配了医疗资源,帮助基层医院提升了诊疗水平;有的丰富了医疗产品,给予患者更多元的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有的在互联网医疗中大胆探索,开发出一些互联网医疗产品;有的则立足于医疗公益事业,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服务社会。譬如,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举起了公益的旗帜,将集团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基层医院的帮扶与医疗人才的培养上,希望以此来推进分级诊疗。
医生集团是社会自发产生的新生事物,却对医改能起不小的促进作用,应属医疗体系一个“意外收获”,是社会医疗创新和互联网医疗活力的体现。但正因为其新,也说明规则还很缺乏,管理存在漏洞,因此应该加强规范和引导,促其健康发展,使之能成为政府破解医改难题的帮手。
白剑峰:移动医疗 还欠东风2014-12-12 |
马化腾:用移动互联推进“智慧民生”2015-03-11 |
张海英:面对互联网诊疗浪潮,该疏还是堵2015-04-14 |
侯 坤:追求便利不能牺牲医疗安全2015-04-14 |
傅蔚冈:别急着给互联网诊疗“看病”2015-04-21 |
倪金节:从“互联网+”索引投资新风向2015-04-23 |
张亚勤:互联网金融能取代银行吗2015-07-23 |
罗志华:“医生集团”是看得见的百姓实惠2015-09-29 |
罗志华:“医生集团”是看得见的百姓实惠2015-09-29 |
刘大山:滴滴医生的痛点与猜想2015-10-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