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杨耕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m.auribault.com2015-03-05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是有时候,这样的坚持与信心,并不容易。

  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的提案关注的就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河南日报》的报道这样提示道:诸位君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他第8次在全国“两会”上关注河南高等教育问题了。在去年,他被媒体评为“最执着的政协委员”,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娄源功用河南话疾呼:“不兴这啊!”面对人口大省河南所遭遇的教育资源不公,娄源功今年依然要为河南娃喊不平、谋福利。

  娄源功首先不平于河南没有一个985高校,“一亿人口的大省,只有一所211。你说,这对河南公平吗?”这倒是他一贯的声音。在2012年“两会”上,他亦曾就河南大学进入211高校名单而奔告。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年前曾表示,“两个工程”不会再新增学校,而会对非工程高校给予支持。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娄源功似乎可以不必那么纠结。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娄委员关于“河南所遭遇教育资源不公”的疾呼。“河南娃上大学难是公认的”,作为一个事实,河南考生上大学很难,河南考生多,竞争激烈。原因何在?不光是河南考生多高校少,还在于知名高校投到河南的招生计划少。正是在这一点上,娄委员切入到了中国高校教育一个令人抑郁的问题上了。

  岂以河南为独?民意疾呼岂止娄源功一人?如果说袁贵仁“两个工程”的说法,可以视为对于娄委员关于211学校问题的某种“回响”,那么试问到底有谁来回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同一个国家,河南的孩子考上北大的机会要比北京的孩子难24倍?一些高校对于外省学生的随意限制,录取比例的制定,深藏功与名的相关部门为何一直未进行过任何说明?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日益打破,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被远远抛弃的今天,高校招生计划领域为何紧抱住它们不放?

  教育不公乃最大不公,而这些问题却是教育不公之中最大的不公。我不太知道,对此关注,是否娄源功委员关注均衡资源的题中之义,但是不能达成此种公平正义,则娄委员“为河南娃谋福利”的愿望怕也只是一句空话。那么谁为娄委员以“回响”,谁又为高校招生改革以臂呼?我们看到的只是,8年提案,一个叫娄源功的政协委员依旧在那里“自说自话”。

  一个委员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8年提案”历程,本身是一种对于中国高校教育现实的时代背书。我们或庆幸于有这样念念不忘的委员,却不得不深昧回响之渺茫。这也更让我们意识到,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曾经一再黯然于一个明知不公却总是推而不动的现实,所以我们才更需要一些像娄源功那样坚韧而执着的代表委员。或许时间能最终证明,娄委员“8年提案”的故事,不是一个西西里弗推石头的传说。那么至少,我们仍可以拥有对于公平与正义的信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