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④
黑龙江日报评论员 徐明辉
//m.auribault.com 2018-03-27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今年两会上,相关部门表示,建立绿色发展导向的财政补贴政策已提上日程。可以预见,更多实际举措将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落地生根。今天,我们邀请黑龙江日报评论员来解读,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守住“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编 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为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及的现代农村绿色画卷。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怎样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尽管每个地区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定的“格”更高,“面”更大,给很多地方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比如,有着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界江,黑土地“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龙江省,意识到生态绿色文章还没有做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下决心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先天优势、独有优势和比较优势,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力争在农业生态保护上站排头,打造全国最优的农业生态环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做“团体操”,须在统一的自然韵律下,把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的“分解动作”做到位。比如,捍卫“舌尖上的安全”,要统筹治理与生态产业,相互借力。据统计,中国人吃的米饭中,每十碗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大米口感好,营养安全。殊不知,这碗米饭,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结下的“果”,蕴含着湿地保护、天然林保护、水生态保护的功劳,蓄积着以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恢复黑土肥力的成效。

  当然,也应该看到,推行退耕、休耕、停伐,使一些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业和个体,变成了“靠山养山、靠水养水”,发展不同程度受到限制。所以,乡村生态振兴一方面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不能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吃亏。

  乡村生态资源只利用不保护,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单单守着绿水青山,不会科学利用,不善永续利用,也换不来金山银山。乡村要通过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瞄准人们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就能成为“聚宝盆”。

  生态和宜居不可拆分。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人居条件。综合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必须针对痛点和难点。黑龙江掀起的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直击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在东北农村都把如厕叫“出外头”,然而,在户外旱厕“方便”实在不方便,黑龙江省鸡西市农村推广一体化水冲厕所,使农村环境卫生、村民生活质量大为改观。试想,倘若没有决心和魄力,农村千年的传统习惯何以转变。

  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不论是筑牢生态屏障,还是补齐生态短板,抑或是发展生态旅游,以理念先行,以实干为基,以制度优势为保障,相信,这一绿色发展的“组合拳”,必将打造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