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高质量就应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洪乐风
//m.auribault.com 2017-12-23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会议科学总结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准确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高质量发展“两个要求”的论述: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必然要求,回答“为什么”;另一方面要成为发展思路、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回答“怎么办”。

  应当说,读懂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便读懂了这次会议的新思想,落实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完成好这次会议的新部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体的,是要融入到每一项调控政策与改革工作中的。首要的是,“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构成了实打实、硬碰硬的“落实方法论”,同时也是创新宏观调控、推动机制化建设的关键一招。

  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力促中国经济补足短板、上新台阶,就要看这个机制见不见效、管不管用——

  比如,在宏观调控层面,稳中求进的“稳”和“进”,都要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稳”的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与工资收入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不再是简单机械的数字,而要体现同等供给中的新动能、同等需求中的新消费、同等增长中对生态环境的新保护、同等进出口中对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的提升等。“进”的层面更是要如此,始终用高质量“一把尺子量到底”。再比如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业良性循环的要害就在提质增效、服务于实体经济;精准脱贫既要保证脱贫质量,更要向深度贫困聚焦发力;而污染防治中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能源结构的重塑,重点均在提振经济的内生动力。可见,“稳”与“进”的调控绩效,三大攻坚战的得失成败,都是进行高质量评价的采分点。

  那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究竟如何?会议公报采用8项重点工作予以描述。8条中的一、二、五条属于“改革提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立”“降”上下功夫才能推动供给质量的跃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靠改革扫清各类企业登上质量台阶的障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结构布局、出口质量和附加值上进一步拓展。三、四、八条分别聚焦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生态文明,属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六、七条着眼民生保障,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为高质量发展解除后顾之忧。“高质量8条”系统展示出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的内涵、要素与着力点。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必然要求、根本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完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令行禁止。这些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机制一道,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导政绩、激励干部的重要尺度。把这把“高质量尺子”用好、用足、用到位,定会助力宏观调控范式日臻成熟、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健康。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