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用普惠金融提升获得感
李均锋
//m.auribault.com 2017-11-2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普惠金融应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打着普惠金融旗号,实际上却抬高了融资成本,还有的干着与普惠金融不相干的业务。对这些金融乱象,我们有必要重拳整治。

  对于公众而言,什么是真正的普惠金融、我们要建设怎样的普惠金融体系呢?

  我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目标是解决经济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工作重点是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有效缓解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群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所以,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应实现广覆盖、多层次的机构供给体系。既有功能齐备、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机构,又有“接地气”的小机构,通过分层供给满足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既有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又有新技术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催生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金融等新业态。

  应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大型银行应完善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制建设,健全评价机制,确保事业部发挥实效。中小型银行应下沉服务重心,向基层、县域、社区、村镇延伸服务触角,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优势。

  在手段上,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注重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效。

  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建设。银行业应厘清普惠金融业务边界,整合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助学等普惠金融薄弱环节贷款数据,建立完善重点领域普惠金融贷款指标体系。各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应加强联动,加大各类信息平台整合和互联互通力度,完善各类抵质押登记、评估、流转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发挥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作用,着力改善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问题。

  未来,随着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将迎来一个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作者为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