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村淘”升级加快拉平城乡差距
秦川
//m.auribault.com 2017-05-3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据报道,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将于6月1日升级,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借以升级“村淘”战略。农村淘宝有关负责人表示,“三通”项目启动意味着,农村淘宝平台能更好地拥抱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体系,并利用生态体系的资源让商品高效下沉到农村市场,让村民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消费和服务体验。

  当前,精准扶贫被确定为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而发展农村电商被赋予了在农村推进精准扶贫的重任。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从2016年到2018年每年支持约100个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据统计,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覆盖全国29个省、近700个县域(含建设中)的3万多个村点。而这次农村淘宝升级,意味着“村淘”在完成基础建设后,已开始着力为农村消费者带去更多选择。

  随着近年来企业的深远布局和公众的认知深化,“村淘”已越来越为世人熟知。当今之世,网络已走入千家万户,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大国。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发展的瓶颈,改变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的互联网格局,需要政府主动为之,有社会担当的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

  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农村的网络现代化,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网络强国。农民需要的显然不只是铺设宽带等最基础的互联网建设,他们还需要向城市居民看齐的生活方式,需要像城市居民那样拥有便捷的互联网通道。比如,一个农村患者想去上海看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买好火车票、可以挂好医院号、可以在医院旁订好旅社等等,只需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走完所有流程。

  以网购为例。权威统计显示,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网购支出不到600元。另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网络对农村居民的渗透率仅为6.3%。这两组数据有着内在关联,正因为网络渗透率低,选择网购的农民不够多;而网购支出不高,还与经济收入不高有一定关系。

  这牵涉到一个老生常谈的现实命题,即城乡差距。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份2017年一季度相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0元,实际增长7.2%。从中可见,虽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更高,但其绝对值仍远低于城镇居民。从消费支出看,城镇居民人均支出6387元,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支出2921元,实际增长6.8%。同样的逻辑是,农民消费水平不高。

  简单地说,关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意见建议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让农民的脑袋富起来,二是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无远弗届的互联网技术,使这两点统一起来成为可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识见不断增长,智慧持续提升。同时,借助丰富而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农民可快速走上致富路,以“村淘”为例,不少农民在家里开个网店,月入超过万元很正常。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农村网店的盈利能力日增,不少进城农民工已回家创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空心化的严峻局势。

  “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说实话,是我们多年的梦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有纵向流动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如是说。发展农村网购市场、消费市场,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愿政府与企业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摸索过程中不断修正、优化、升级模式,让农民真真切切得实惠、有尊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