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企业家表示业务太忙。今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随着各种机制协同的“小目标”逐步实现,产业合作出现了海量的合作窗口。破局产业协同、市场一体化,应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
三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在功能定位、产业转移对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均取得许多突破。红火了十几年的“动批”成为历史,京津冀产业分工越来越明确;北京在退出一般性制造业的同时,对津冀两地的投资增幅显著;区域内的多条高速“断头路”打通,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红利,正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效果值得欣喜,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京津冀一体化水平仍然与国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打破城市间的空间限制,更重要的是打破体制障碍和行政区域限制,以便于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形成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跨区域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加强三地产业协同,则是这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当前的京津冀产业发展一体化现状,距离真正的产业协同还有不少差距。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指数,长时期一直高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原因除了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比重较大,还包括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整合缺乏动力。与之相比,民营经济的经营灵活性在京津冀产业布局中没有发挥出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更多使用行政手段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无形之手的配置作用还不明显,京津冀产业互动效果有待提升。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提出7点要求,其中就包括着力加强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顶层设计,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可以说,实现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线要求。对此,京津冀三地推进协同发展,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把产业对接协作和实现市场一体化进程作为改革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除了引导三地在发展上形成特色,还应多想办法刺激协同方面的市场积极性。比如,加大产业合作的财税扶持力度,引导京津冀地区内企业跨行政区域进行产业协作配套,协调推进企业跨区域技术合作、资本合作以及并购重组等,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再比如,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是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应研究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跨区协作的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培训、人才招聘、技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企业对要素流动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引导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参与到京津冀产业链配套体系中。
进一步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时,还应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北京不能什么都背着,天津不能放弃长处,河北不能出来了接不住。论证好产业布局调整后的三地的合作互补关系,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突出整体优势的产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协作中的重大问题,就一定能在京津冀乃至更大的范围中,培育出强大健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指数室主任)
人民日报:跳出“一亩三分地”,才有一体化2014-03-28 |
太原晚报:究竟需要怎样的一体化?2014-04-10 |
匡贤明:以“三共一分”思路 推进京津冀一...2014-04-22 |
德 清:北京地铁通河北,先明确投资运营机制2014-05-23 |
李 晓:疏通京津冀金融协作渠道2014-12-25 |
新京报:打通京津冀断头路才能更好协同发展2015-01-27 |
京津冀文化协同应从何处入手2015-08-04 |
中国的老大难题,难乎易乎2016-01-27 |
警务协同,护航京津冀一体化2016-02-05 |
京津冀一体化医疗应为“先行者”2016-08-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