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要自信也要清醒
朱?颖
//m.auribault.com
2017-03-14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从世界银行到普华永道,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国际机构今年初以来纷纷发布报告,看好中国经济,让“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次崩溃,也值得我们进一步解读和客观分析。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每隔几年就会陷入“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迷幻综合征。但无论是妄称“中国即将崩溃”,还是危言“中国经济站在悬崖边”,不管何种论调、何种版本的“中国经济崩溃论”,都已经被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所证伪。中国用脚踏实地的发展一一回击了。
“中国经济崩溃论”为什么始终不断?抛开某些主观的政治因素,从经济层面分析,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主要基于西方经济体的运作模式,然而,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无论速度还是模式都是西方经济史上所不曾出现过的。因此,简单粗暴地将西方经济体的分析框架套在中国模式上,本身就是不严谨、不负责任的。对西方人来说,面对中国经济崛起这一事实,最困难的不是预测和计算,而是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以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给出过结论:一是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换言之,中国具有制度优越性,这包括: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还需理性客观应对,比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但中国经济经历的还只是阵痛,而美国自20世纪以来已发生了大大小小十多次经济危机。经历转型期的中国在追求更有含金量的增长,可以说经济增速新的6.5%比旧的8%更健康。
还要看到,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点,能够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正如以价值投资著称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所说,我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信心,中国的发展会随着时间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当然,在抵制“唱空中国”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做多中国”的“捧杀”。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道路上仍布满艰难。我们首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每隔几年就会陷入“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迷幻综合征。但无论是妄称“中国即将崩溃”,还是危言“中国经济站在悬崖边”,不管何种论调、何种版本的“中国经济崩溃论”,都已经被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所证伪。中国用脚踏实地的发展一一回击了。
“中国经济崩溃论”为什么始终不断?抛开某些主观的政治因素,从经济层面分析,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主要基于西方经济体的运作模式,然而,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无论速度还是模式都是西方经济史上所不曾出现过的。因此,简单粗暴地将西方经济体的分析框架套在中国模式上,本身就是不严谨、不负责任的。对西方人来说,面对中国经济崛起这一事实,最困难的不是预测和计算,而是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以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给出过结论:一是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换言之,中国具有制度优越性,这包括: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还需理性客观应对,比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但中国经济经历的还只是阵痛,而美国自20世纪以来已发生了大大小小十多次经济危机。经历转型期的中国在追求更有含金量的增长,可以说经济增速新的6.5%比旧的8%更健康。
还要看到,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点,能够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正如以价值投资著称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所说,我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信心,中国的发展会随着时间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当然,在抵制“唱空中国”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做多中国”的“捧杀”。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道路上仍布满艰难。我们首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张苇柠
朱健国:改变“肥猪周期率”2014-04-23 |
宋爱国:中埃把握机遇共筑梦想2014-12-22 |
王寿斌:让职校生挺起胸膛才能撑起“中国智...2015-05-21 |
连 俊:中拉产能合作开启“3×3”新模式2015-05-28 |
专访:中埃应加强新形势下的传统友谊2016-01-19 |
【习主席中东之行大家谈】携手同做自主发展...2016-01-22 |
习近平“五点建议”擘画中乌合作新蓝图2016-06-22 |
菲应从白皮书读懂南海2016-07-19 |
中德经贸关系不应受政治干扰2016-10-28 |
远瞩高瞻,站在历史发展潮头2016-11-28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