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汇率乌龙”提醒金融监管补位
洪乐风
//m.auribault.com 2016-12-30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纵然我们以良善之心揣度这次乌龙行为“纯属意外”,也不妨以最坏的打算估量事端,把“防火墙”建得更坚固、更结实。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一直是市场高度关注的金融议题。日前发生的一幕“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事件,更是引发了市场的情绪波动。多家媒体援引彭博社数据称:“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整数位心理关口。”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连夜辟谣,彭博社也发布声明承认数据存在瑕疵。尽管如此,事情的真相、原委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无论如何这都再一次呼唤金融监管加快补位。

  类似的“报价乌龙”我们已多次见识,股市、汇市、期货市场都曾有过技术上的误操作。每次“乌龙”都干扰了正常的交易秩序,甚至造成投资者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对此,有关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查处与惩戒,但收效并不明显。以至于总有人怀疑误操作的技术背后,会不会有故意操纵市场的“金融大鳄”?显然,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关切,只有监管部门有权给出明晰答案。

  金融资本的贪婪、任性,早在马克思的笔下便有精彩论述:“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因此,依法严格规范金融活动参与者,包括相关的财经媒体与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乃是任何市场经济的共有要旨。这方面,前有车后有辙,我们也出台了不少监管法规,还严肃查处数位变卖统计数据的“内鬼”。

  但是,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监管对象的灵敏度往往更高,作弊的手法也越来越狡黠。纵然我们以良善之心揣度这次乌龙行为“纯属意外”,也不妨以最坏的打算估量事端,把“防火墙”建得更坚固、更结实。毕竟,在天价回报率的支持下,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金融“背德行径”,酿成难以挽回的恶果。

  更重要的,金融资本的肆意泛滥,还因为实体经济的缺血。本来回报率就低的实业,难以获得金融信贷的滋润。反过来,越来越多的资本、权力、媒介开始涉猎“钱生钱”的衍生品工具。种种寻求一夜暴富的游资,最善于悄无声息“俘获人心”“寻租交易”,完成“资本人格化”的买卖。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未雨绸缪,是对实业与劳动的尊重、对法治与公益的敬畏。

  所以,当务之急不仅要就事论事,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个案背后的监管缺口,尽快把法治化、科学化的监管力量集中起来,逐一排查可能的消息源、风险点,对一切金融领域的违规行为说“不”。如此,我们的金融生态才能逐步恢复健康,恢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意与初衷。惟其艰难,更显勇毅,老百姓的血汗钱才不会一夜之间打了水漂,民众对金融安全的信心、对财经媒体公信力的支持,才会在新的一年里破土赢得新生。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