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流量巨头”怎样自我约束
彭 飞
//m.auribault.com 2016-12-01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巨大流量所赋予的规则制定权,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为损害用户利益,甚至破坏公序良俗的通道

  近日,“支付宝”再上头条。这次引发争议的不是红包也不是服务费,而是圈子功能中的“校园日记”等内容。经过两天的发酵后,支付宝官方微信发布《错了就是错了》的致歉声明,并贴出反思此次事件的内部信。从铺天盖地的调侃,到“知错能改还是好‘宝宝’”的原谅,网友态度的转变是对支付宝团队自我纠正能力的肯定。

  但当争议过后,打扫一地鸡毛,我们会发现一个比“痛斥荷尔蒙”更大的命题: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拥有巨大流量的平台守规矩?

  目前,支付宝坐拥4.5亿用户,掌握消费者的资金状况和消费习惯,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巨头”。在此背景下,“校园日记”关于“只有白领、大学女生、海归女才能发动态,芝麻信用750分以上才能评论打赏”的规则,已不单是意在增加社交功能的规则,而且很可能变成根据金钱、学历、性别等要素划定社会群体,并在两个特定群体间建立连接。也就是说,在不经意的自拍、分享与点赞中,支付宝完成了一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

  能够如此再造社交关系的,当然不止支付宝,微信、QQ、微博等应用实际上走得更远。而由于掌握海量信息、拥有大规模用户,他们能做的也远不止于此。“无所不知”的百度,决定着我们在网上能看到什么:“无所不卖”的淘宝,连接着天南海北、城市乡村的商业宝矿:“无所不在”的滴滴,搭建起街头巷尾交通互联的桥梁……作为连接一切的流量平台,他们对一项规则的改变、对一款程序的调整、对一种算法的更新,就会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显著影响。

  必须承认,这些流量巨头对资源的集中整合、对信息的海量处理、对人际关系的重新塑造,不仅效率高,而且秉持着市场导向的原则,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社会价值。但刀背刀刃往往一体两面,巨大流量所赋予的规则制定权,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为损害用户利益,甚至破坏公序良俗的通道。百度竞价排名的争议,饿了么订餐中的黑作坊,淘宝网店屡禁不止的假货,滴滴出行引发的管理困境,微信朋友圈里的恶意营销,与“校园日记”引发的道德争议一样,正成为规制网络平台的一道道难题。

  网络时代的流量巨头,不仅可以重塑人与人的交往方式,还能极大地影响社会资源分配,创生出繁琐而复杂的生产、消费关系。政府或法律既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其中,处处干预,也不可能对一些高精尖的技术问题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回应。比如百度搜索引擎的算法、蚂蚁金服的信用规则、滴滴出行的配车机制,一旦公权力直接介入,就可能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甚至由于规制成本太高而与初心南辕北辙。因此政府和立法者应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构建针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督机制。当前,一些政府部门预见到风险就赶快约谈,制定法规时赋予平台更多责任,日常监管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不失为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成功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流量巨大的网络平台,一举一动已不单纯是商业行为,同时也触碰着公共利益的敏感神经,因此更需要加强自我约束,负起社会责任,将道德、公共利益甚至公序良俗纳入行业规范、融入职业伦理。从这个角度讲,支付宝的一纸歉意,令人欣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