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挖掘医生手中的 “专利金库”
沈 慧
//m.auribault.com 2016-11-02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上,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两个95%的窘境:我国95%的专利药、95%的医疗设备被国外公司垄断。而这,正是导致患者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欷?[之余,引人深思。是我国医药创新乏善可陈吗?其实不然。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范围内申请医药专利数量最多的十个组织中,我国占据五席,被认为是全球医药创新的领导者。尤其是我国临床医生拥有不少发明专利,是一个既有利于患者又可创造财富的“金库”。事实上,在不少发达国家,医生已经成为医疗器械的发明主体,但在我国,医生发明专利的转化率只有5%至10%。

  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除了部分医药专利创新性、实用性差以及部分专利只作防御用途等因素外,受固有观念制约,部分医生仍存在“重申请、轻应用”的误区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只要转变观念,这样的误区还是可以破的。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医生发明家”乔铁,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他发明并申请了大量医用内镜专利。为了让这些专利转化成自主品牌的医疗设备,乔铁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开发出CHiAO内镜,不仅率先打破了高端医用内窥镜设备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还走出国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要将医生手中的专利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靠“乔铁们”的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医药专利转化“周期长、投入高、风险高”,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好服务职能,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医生们的创新潜能,在医药创新、产品审批过程中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同时,努力破解专利产业化过程中临床试验的资金难题,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协助有实力的中国医药企业开发那些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提高专利转化成功率;积极搭建专业、高效的医药专利转化平台,大力培养并发展医药专利技术市场,加快专利转化速度。

  还要特别提醒中国医药企业,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尚有欠缺的企业,要关注医生手中的专利“金库”,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扬长避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专利转化。

  唯有如此,更多医生手中的专利才有望走出“深闺”,惠及百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