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几年,部分投资者趁着“互联网+”大背景,借助“价格搅局者”“成本搅局者(轻资产)”“资本搅局者”“舆论搅局者”等身份,大玩概念,在多个“新兴行业”制造了不少泡沫。
国务院近日出台重头文件专门强调振兴实业,显然国家认为需要对当前社会投资的倾向做出矫正。造成近年来实体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应归咎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政策导向的误读,让热钱和银行都不愿投资“慢”行业,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
此外,许多实体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解读不清,逐渐被市场淘汰。
不过,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内因,而非外因。实体企业自身品牌意识淡薄,就是最关键的内因。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唯一的利器是品牌。然而在互联网带来的渠道、物流革命下,许多企业忽视乃至放弃品牌建设,单凭低价、低利润大肆走量,寅吃卯粮,最终透支后续发展潜力,为市场淘汰。
实际上,做实体并非不赚钱。许多经营意识较好的实体企业,在发展实体的过程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效益,甚至连上市都不用,也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比如位列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强榜单的华为,风靡世界的老干妈辣酱,占据全球市场70%的无人机生产商大疆公司。著名投资人巴菲特的实体投资,占其投资项目的将近一半。相比之下,全球主要60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4860亿美元,但利润加在一起却是零。
归根结底,一个公司的成功,在于通过优秀产品,营造被市场认可和尊重的品牌。产品才是搭载品牌所有信息的唯一载体,并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商业模式。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合理利用好这个工具才可以实现真正的“互联网+”,而不是将互联网当成一种模式,甚至唯一模式。以实体为主业的经营者应该清醒一下头脑,把品牌战略放在第一位,采取技术应用与转换,创新出符合当下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来支撑企业品牌,这才是硬道理。
第三产业的意义,是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补充和服务,而不是脱离两者凭空发展。不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只会是空中楼阁,就像电商卖的还是实体产品一样。没有了实业,其他都是空谈。(作者是品牌学者)
宋鹏伟:创业岂能没有后顾之忧2014-01-28 |
长沙晚报:“短命工程作贡献”有点雷人2014-06-24 |
乔志峰:车改了,公务员咋出行?2014-07-22 |
夏文辉:“风头党人”搞坏的美国选举2015-09-06 |
苑广阔:“奇葩职业”体现社会进步2015-10-20 |
苑广阔:“奇葩职业”体现社会多元与进步2015-10-20 |
【看台声音】比赛终有时,爱心不散场2016-05-28 |
【看台声音】比赛终有时,爱心不散场2016-05-28 |
比赛终有时,爱心不散场2016-05-28 |
学费48万的“天价高中”市场何来2016-07-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