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微信并非空穴来风,总有迹可循,职能部门不妨顺藤摸瓜,将涉嫌欺骗欺诈宣传的广告及产品一查到底,无序的市场方能变得有序,无良的商家从此逃离,微信才能真的有“信”可言。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鸡汤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甚至就是骗局。(5月9日《新京报》)
每天打开微信朋友圈,你总能看到一些微信好友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和养生帖,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被转发的文章背后,暗藏着虚假广告的“转发”产业链。
正是利用了人们的猎奇或消闲的心理,不少虚假的广告乘虚而入。一些鸡汤文章首尾均有大量广告,多涉及丰胸减肥、保健品等。由于缺乏监管,虚假夸大广告效果,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广东老刘在网上先后汇了14笔款,共计54万多元,购买保健品服用。但吃了几个月,不仅一点效果都没有,还频频接到骚扰电话。警方后在广西南宁捣毁了这个诈骗团伙。
由于“只要给钱,啥广告都可以投”,加上转发即可赚钱,则诱导网友在朋友圈大量转发虚假广告,往往使其呈放大效应。至于产品质量,一位平台负责人表示,“不会检验你产品的真假,因为鸡汤文广告本身就有打擦边球嫌疑。只要产品不害人害命,别的都没事。如此无底线、无厘头,实在堪忧。
当然,流言止于智者。微信广告的消费者理当擦亮慧眼,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包括不要轻信你的亲友圈所推荐的广告和产品。若盲目轻信,“后果自负”。但更当擦亮眼睛的还是职能部门。因为,微信江湖、微信圈毕竟不是法外桃源,依然受到国法的规范,受着执法机构的管控。事实上,只有在法律的边界之内,微信才能自由成长。若逾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味野蛮生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终将行之不远。
好在微信并非空穴来风,总有迹可循,职能部门不妨顺藤摸瓜,将涉嫌欺骗欺诈宣传的广告及产品一查到底,无序的市场方能变得有序,无良的商家从此逃离,微信才能真的有“信”可言。
于丹被哄是种清醒剂?2012-11-19 |
李 鹤:从微信朋友圈的纯洁性谈起2014-05-29 |
夏熊飞:莫让微信公众号成为抄袭者的天堂2015-02-02 |
鲁文恭:喝“鸡汤”不如读经典2015-05-19 |
封寿炎:微信可以玩,“信”不可以“微”2015-11-24 |
构建新媒体平台责任链2016-04-13 |
朋友圈“减谣”,要“增智”更要“增治”2016-04-13 |
“转发”产业链2016-05-10 |
傍上鸡汤文的虚假广告非法律“擦边球”2016-05-10 |
给朋友圈“消毒”不能光靠网友智商2016-05-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