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互联网模式不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许云泽
//m.auribault.com 2016-02-19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媒体调查,今年春节期间,O2O服务几乎全行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在O2O业务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线城市,打车软件费率大幅增加却叫不到车,外卖平台集体“打烊”,没有暂停服务的商家则以提高起送费变相停业。让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等行业受困的“用工荒”,也是依托互联网模式的创业者们需要解答的课题。

  近年来,O2O行业不断创新,其平台属性使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方高效对接,发展势头迅猛。但假期“断档”的行业状态表明,搭建平台并不必然走向成功。O2O行业“用工荒”,也是当前互联网模式创业创新全业态遭遇“寒冬”的缩影。

  最先到来的是已经被业界认真讨论的“资本的寒冬”。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因为行业泡沫、资金链断裂,数十家创业公司停电歇业;在深圳,知名创业孵化器“车库”倒闭,不少创客空间深陷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危险。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其内部年会上曾表示:“2016年中国的创业会经历一次寒冬,会有60%到70%的创业公司死亡。”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并逐步落地实施,O2O行业正在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一时间,在线服务商此起彼伏,市场当中许多不健康因素在互联网创业的这股热潮下隐蔽着。一方面,经过多年拷贝式发展,众多互联网创业项目堆积出O2O式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行业雷同模式迫使企业单纯靠烧钱、砸流量获取用户。而一味追求行业老大位置以争取更多资源,则造成了不少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当经济形势向好时,融资便捷、需求畅通,市场缺陷尚可以得到规避,但当市场扩容遭遇瓶颈,资本谨慎、需求萎缩,各种不健康因素就会纷纷暴露。

  虽然一度被看作国内市场创新的灵丹妙药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但互联网模式并非创业创新成功的保证。如果没有符合市场真实需求的项目,不在专业技能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不转变服务思维,仅靠烧钱、拉人,既难以开拓市场,也无法赢得长久的用户群。资本方和管理方也应该认识到,风投互联网时代存在的巨大泡沫,必须在接下来的实业互联网时代彻底挤出。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人类社会的需求,也只有真正对社会产生价值的项目或商业模式,才是值得关注、扶持和投入的。

  “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句名言。但风停了呢?只要是猪,不管贴多少“互联网+”的条子,结局也是“摔下来死得更快”。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