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长江电力发布公告称,拟以35亿股股份、374亿元现金,收购其控股股东三峡集团等持有的川云水电100%股权,整个交易作价高达797亿元。而为了支付收购对价,该公司还将发行20亿股,募集现金241亿元。显然,长江电力的此次并购堪称“大手笔”。
这亦是近期市场上再次出现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方案。此前的11月6日,同方国芯披露了其定增预案,该上市公司欲以27.09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29.585亿股股份,募集资金高达800亿元。虽然长江电力募资只占其并购资产总额的30%,但无疑仍然属于巨额再融资。
其实,相对于此前数十亿元的再融资也常常让市场“惊诧”不同,如今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几十亿元的再融资都是“小儿科”了,百亿规模的亦很平常,超过200亿元的再融资同样不鲜见。
据统计,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超过百亿规模的就超过20起,包括长江电力在内,超过200亿元的就有5起。如4月14日,海南航空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3.64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5.934亿股,募集不超过240亿元。5月25日,紫光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以26.51元/股,非公开发行合计84873.6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5亿元。6月3日,中润资源披露的定增方案显示,拟以5.9元/股定增48.08亿股,募集资金283.68亿元。
其实,除了沪深市场的巨额再融资外,近年来异常火爆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同样当仁不让。如继9月份中科招商公告了不超过3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后,九鼎投资旗下的优博创于日前又公告了融资总规模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定向发行股票事项。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再融资,已大有赶超沪深市场之势。
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行为,一方面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影响其今后对上市公司的控制。A股市场某些上市公司上演的控股权大战,与大股东减持有关,也与其频频进行定增后导致持股比例下降有关。
另一方面,再融资行为或并购行为,必然会在市场上引发“抽血”效应。去年7月份启动的牛市行情在今年遭遇到惨烈的下跌,与场外配资有关,与其时整个市场的高估值有关,但显然也与监管部门大肆放行新股发行也有关。在此前新股发行一般都是一月一批20家,但随着牛市步入“疯牛”阶段,监管部门加大了新股供给,从一月一批20家大幅提升至一月两批50家,其“抽血”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股灾初期,监管部门因认为是正常的调整而没有停止新股发行,导致市场信心遭到重挫,也加速了股市的下跌。
或许有人认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定增并不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影响,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像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当相关股份的限售期满后,就进入可流通状态,这些股份如果套现,必然需要二级市场的资金来承接。定增也一样,虽然参与定增的资金往往不是来自二级市场的资金,但这些股份今后同样面临着套现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二级市场的资金来接盘。因此,无论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还是定增股份,都在从市场“抽血”,与公开发行相比,只不过“抽血”的时间有先后之别而已。
巨额再融资对于市场的影响,当年的中国平安或许能够说明问题。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披露了高达千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可转债412亿元,定增600亿元),该方案一经披露,立即在市场引起强烈反应,上证指数当天暴跌5.14%,次日再次大跌7.22%,特大牛市行情就此夭折,整个市场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前的市场,虽然规模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超百亿的再融资也不时出现,但上市公司频现的巨额再融资行为,必然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累积的叠加效应不容忽视。特别是,每年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已远远超过新股IPO的融资额,成为股指向上拓展空间的一大“隐形杀手”。
上市公司频现巨额再融资,与我们股市的错误定位有关。显然,我们不能任由此种现象持续下去甚至是泛滥,也有必要对此保持一份警惕。笔者建议,每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该有一定的间隔期,特别是要限制上市公司频繁地实施再融资与像同方国芯这样的巨额再融资行为。
企业随笔:如果炒股不用担心炒成股东2011-04-06 |
新闻分析:大股东“跑路”是个危险信号2011-12-05 |
周俊生:高管“胜利大逃亡”警示股市空心化2012-02-03 |
汪世军:“优先股”值得期待2012-09-21 |
皮海洲:规范再融资是试行备案制的前提2012-10-23 |
中工时评:股市“不死鸟”身后是什么?2014-07-09 |
曹中铭:募投项目的“资本魔方”2014-09-22 |
曹中铭:晋亿实业大股东在“玩弄定增”吗2014-11-17 |
皮海洲:控股股东包揽定增易致“一股独大”2014-12-08 |
熊锦秋:警惕大股东炒作“PE+上市公司”2015-03-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