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时指出,科学技术说到底是人的因素来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人。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给创新、创造人才更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这是总理再度突出强调“人才红利”。从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看,人才红利的释放,是一个决定未来的大事。但人才红利本质是改革红利,需要通过改革突破得到有效释放。
过去30多年来,人口红利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比较高的位置,抚养率比较低,尤其是老年抚养比较低,客观上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比如,1982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仅为8.0%,到2001年才超过10%。因此,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各方担心我国人口红利衰退将给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抚养比也低,人力成本更便宜,但改革开放前的增长却难以持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人管得过死,统得过严,人才既缺乏激励,又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改革开放后,通过人才市场的逐步放开,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所谓十万人才下海南,并不是海南发展条件有多好,而是当时的海南发展对人才的约束远小于其他地区。
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时代,劳动力成本、抚养比等都呈现上升态势。在这个背景下,更要突出人才红利的作用。客观地看,尽管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涌现了一大批经过市场考验的人才,但大量的存量人才在现行体制下并没有被激活,其潜能亟待释放。
鼓励人才的自由流动。比如,在医疗领域,医护人员被行政化的管理所严格限制,多点执业难以推开。这客观上使得一些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加快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将极大释放这几千万人的活力。
鼓励人才的创新创业。所有的创新与创业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揽子政策支持。比如,全面放开垄断行业,鼓励人才携技术进入新的领域;明确免收小微企业在设立后若干年的税收;鼓励“车库创业”,对技术创新转化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
形成有效的人才甄别机制。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同行审议的力度,加快人才管理的“去行政化”,依托同行审议形成人才的甄别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创新创业类的人才,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市场化的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应当说,我国人才储备巨大,释放人才红利,关键在于形成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形成不竭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源泉,奠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