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针对成为舆论焦点的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事件,教育部近日表示,教育部重申,对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的长效机制。
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女博士罗茜茜举报其导师陈小武长期性骚扰女学生,引发社会热议。北航日前宣布查明陈小武存在对学生性骚扰的行为,并撤销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教育部也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奖金。
人们对“陈小武性骚扰事件”的结局感到宽慰,对教育部的表态感到振奋,希望它能够成为校园性骚扰治理的一个新开端。近年来,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持续成为网络话题,“叫兽”之说不胫而走,有的高校还出现了学生调查、撰写与发布的“性骚扰年度报告”。但是部分校方对此态度暧昧,一些涉事教师则“笑骂由他笑骂,老师我自为之”。“陈小武性骚扰事件”的解决,使人们看到了解决类似问题的希望。
教育部的表态明确了两点,一是要调查,二是要处理。目前某些高校对教师性骚扰学生有一种鸵鸟心态,实际上是念“拖”字诀,希望时间冲淡人们的是非观念与道德义愤。背后原因是一些涉事教师往往是所谓“学术大咖”、科研经费与学术成果大户,校方或学院一级对他们万般不舍。但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经费汲取数量不是教师性骚扰学生的免罪符,如果实施了性骚扰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调查和处理都是必须的。
曲为袒护性骚扰学生的教师,表面上是爱才惜才,本质却相当自私自利。爱才惜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被爱惜的人才必须配得上。《教师法》规定,凡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性骚扰学生,已经触犯师德红线。袒护这种教师,似乎是在为校惜才、为科研和学科发展留下火种,而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政绩考核考虑,为一己之私而牺牲了法律和道德的原则。结果是师生和校友与学校离心离德。
坚守师德红线,有利于学校、学科的长远发展,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涉事性骚扰教师可能是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把他们清除出教师队伍,会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带来暂时的损失。但只要把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立起来,自会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冒出来、投奔而来,学校、学科发展就会走上良性循环。
从长计议,关键是要建立高校预防性骚扰的长效机制,把原则和态度化为一种“自动化”的日常管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多少还是就事论事。现在我们需要一套针对校园性骚扰调查处理的程序性规则,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启动调查、由谁调查、如何调查及得出结论,直到处理建议的执行。有了公开的程序规则,我们想要的秩序才会被型塑出来,这对于某些人身上的人性阴暗面也是一种很好的约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