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云依”诉讼廓清姓名权边界
木须虫
//m.auribault.com
2017-11-27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 更多 |
最高法近日发布第17批共5件指导性案例,《“北雁云依”诉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燕山派出所公安行政登记案》入选其中。几年前,一对山东夫妇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北雁云依”,派出所拒绝登记,该夫妇提起行政诉讼,被法院驳回。(11月26日《深圳晚报》)
公民姓名权固然需要被尊重,但不意味着自由是无限的,孩子的姓氏与取名,不能脱离传统的道德伦理和共同的文化心理,毕竟姓氏不单单只是个体外在符号,还是社会传承的外在标识,公民在自由行使姓名权时,有必要给予应有尊重,不能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凭个人喜好而恣意颠覆。
随着互联网快速的普及,彰显个性、追求特立独行的网名成为潮流,这样的潮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命名,“北雁云依”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缩影,这类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互联网条件下新一代对文化传统的无视,甚至是刻意颠覆,不应被忽视。
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姓名权问题作出解释: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同时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选取其他姓氏。同时,对可以选取其他姓氏作出了原则性限定,其中之一是“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因为有了此解释,“北雁云依”诉讼才得以恢复审理,此次法院据此对“北雁云依”的适法性作出排除认定,从而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而最高法将“北雁云依”诉讼列为指导性案件,说明了个案超出了个案的意义,带有普遍性,廓清了姓名权的边界,指导司法实践,同时,也告诫社会给孩子取名不可随意。当然,给孩子取名终究是民事权利,全国人大解释提出的限制也只是大原则方向的,还有赖于社会成员更理性地看待姓氏命名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不在时代进步与文化冲突中迷失。
编辑:张苇柠
翠 红:锋菲恋警惕旧爱和亲子关系2014-09-22 |
兵 临:巡回法庭能否成为撬动司法改革的“...2015-01-06 |
王传涛:起名字也不宜太任性2015-04-23 |
“婚丧嫁娶”怎成为作风问题“高发区”?2016-01-29 |
人民日报国纪平文章:究竟谁在破坏国际法2016-07-11 |
怎样达成动物保护共识2016-11-24 |
中国的法律是多了还是少了2016-12-14 |
寒 露2017-10-09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2017-10-16 |
“北雁云依”姓名权案,法律价值不小2017-11-27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