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发展经济才能消除“天价彩礼”
王庆峰
//m.auribault.com 2017-02-21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张“全国彩礼地图”走红了。该图标注了中国各地的结婚彩礼金额,其中显示,很多地区不仅要价高,而且房子、汽车也成了标配。媒体调查称,在彩礼上涨的区域,西部地区彩礼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彩礼高于城郊村,而华南地区则出现了降幅,部分长江领域甚至出现了“零礼金”。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彩礼可能是个颇有共鸣的话题,不过更多关乎“痛感”。因为彩礼从来就不是小负担,从上世纪50年代的几尺花布,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转一响”,时至今日不仅要“称斤论两”,还要有车有房,变的是价值,不变的是负担。对男儿来说,“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是常态;对于女儿来说,明码标价,怎么看怎么像商品交易;还有随礼者,例行人情消费,钱包可谓叫苦不迭。

  既然有“痛感”,那取消好不好?然而对多数人来讲,在情绪上可以叫好点赞,在行动上却要另当别论。比如说“人情随礼”,熟人社会最讲人情味,人情味直接跟金钱挂钩,出钱高低直接定义关系深浅,在关系博弈中,没人敢退出,反而助推价格上涨。在婚姻市场中,彩礼也符合博弈关系,当彩礼高低完全能界定婚姻价值,彩礼就会只涨不跌。用大白话讲,这关系面子问题,价钱出得低没面子,出得高就有面子,为了面子,只能越拱越高。

  讲面子的问题,关键在于把金钱完全作为价值衡量的标准。问题有趣的地方,恰恰在于讲面子的程度,能说明自身价值能力的程度。“面子”这个词,在心理学中跟自我有关,越缺什么,越想证明什么,越是经济能力欠缺,就越想在这方面得以补足。这跟媒体的调查结论相符,城市对于礼金的看重程度比农村小,部分地区还是“零礼金”,为什么?这正是因为相对富裕,不需要把金钱作为价值的唯一标准,没必要把金钱等同于面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解释之一。但事实上,“天价彩礼”很多时候不仅关乎面子,更关乎理性。数据称,未来会出现3000万男性单身汉,说的是性别不平衡问题,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单身汉?关键是用家庭补贴他,提高他的社会资源能力,使得他有较好的议价能力。再加上“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甚至会出现部分“重男轻女”现象——需要将女儿的彩礼拔高,用来补贴儿子,使其在婚姻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以上两种解释其实互为表里,面子是表,资源竞争力是里子。它们都和“农村彩礼高于城市”的调查结论相符,这也充分说明两个道理:一方面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水平提升才是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治本之策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缩小东西部差距;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引导性别平衡,要纠偏生育观念、倡导价值取向,通过养老保障政策等深化改革,逐步实现性别结构的相对合理。

  当然,天价彩礼还有很多解释性因素,比如农村治理结构、生活成本上升问题等。但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经济能力差异,似乎就能说明资源能力的差异。面对这一事实,必须要认识到移风易俗的关键不仅在于宣传引导、内化教育,更在于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只有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彩礼问题才能不断改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