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官员手机公开不如公共管理提速
斯涵涵
//m.auribault.com 2016-11-24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眉山日报》公布了两区四县的四套领导班子共152名官员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有网友称这是在作秀(11月23日《京华时报》)。

  据资料显示,利用媒体平台公布官员手机号码的不只四川眉山,长沙、承德、南京、昆明、西安等地都先后公布过各级官员的相关信息。它们“产地”不同,结果却颇为类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电话常无人接听或无法拨叫,热线“降温”成“冷线”。在昆明,每次报纸刊登官员电话,都会无一例外地被市民抢购一空,这说明人们对于官员主动联系群众的肯定和欢迎,现在热线成“冷线”,网友不满是很正常的。但就此质疑官员作秀,恐怕也有失偏颇。

  首先,官员手机不在线未必就是干部不在岗,城市人口众多,领导干部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指望领导干部以一顶百,一言九鼎,迅速解决各色人等形形色色的问题,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工作程序。据了解,在电话公布初期,一把手接到的电话多是上访、举报电话,此种意见领导干部显然无法判定其真假,要交给有关部门去处理;而领导干部在开车、开会等不方便期间,要求其来电必接恐怕也是强人所难。因此,当公布官员手机失去实际效用,日渐沉寂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是手机的定性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专门为公务人员配备了公务手机,希望将这些国家资源用在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上。但一个人配备两部手机,忙于应付不说,热线成“冷线”,既白白浪费公共开支,也易造成言而无信的不利影响。若是官员的私人手机,要求其24小时开机接电话,工作之手从公共地带延长到私人空间,则影响到官员的个人生活和隐私,有强力介入之嫌。况且,在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此起彼伏的年代,普通人都直接挂掉不熟悉的电话,那么,公布官员手机很可能徒具观感。

  人们之所以热捧官员手机号,一是由于某些部门的工作确实不尽如人意,效率低下饱受诟病;二是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强调人和权力的作用,而忽视法规的作用。事实上,公不公布官员的手机号和能不能办好事情没有关系。一方面,真正的人民公仆不需要老百姓追着来反映问题,而是能够主动联系群众,去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群众有足够通畅的渠道去表达意见、可以公平公正地解决疑难,也用不着把官员的手机号奉为宝典。

  公布官员手机不如公共管理提速。110、119、120、12315、12345,供水、供电、城管……论起来,各地各种公共热线并不少,关键是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大力开展各职能部门接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公共热线全天24小时畅通无阻,并且行动迅速,处置得当,充分、全面发挥公共热线电话的职能,构建公开透明的纳言平台及监督制度,纠正脱离群众、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等机关痼疾,为民解难多一点,民众怨言便会随之消减。同时,立法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哪些电话公布,公布到什么程度,工作不到位有哪些处罚,都应该有相应的文件进行明确,只有厘清了公共权力与个人生活的边界,使公共管理提质增效,才能真正建立起服务型政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