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因论文抄袭被解聘不是“最终结果”
江全
//m.auribault.com 2016-08-16 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刚刚从遵义师范学院获悉,今天上午,遵义师范学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了对赵井春的处理意见,遵义师范学院认定赵井春侵占他人学术成果属实,学术不端行为情节较为严重,决定解除对于赵井春副教授岗位的聘任,并限制其学术活动。(8月12日中青在线)

  此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赵井春抄袭安庆师范大学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金鹏论文一事,引起网友关注。遵义师范学院迅速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事件至此应该告一段落。

  而实际上,论文抄袭事件并不鲜见,在网上也有不少“黑中介”进行论文买卖。很多人和赵井春一样,抄袭、买卖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评上职称,也有很多一线教师忙于日常教学,没有更多精力投入论文撰写,而论文又往往是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有的人便想到“投机取巧”的办法,有需求就有市场,因而有人做起论文买卖的生意,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在人们眼中,搞教学、做学问是十分神圣的,除了对学者的尊敬以外,更崇敬做学问的那种“工匠精神”。而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一些论文抄袭、剽窃事件,以及职称评定上的不正之风,让严谨的学术沾染上了“铜臭味”,玷污了学术的尊严。赵井春因论文抄袭被解聘,后果十分严重,给更多人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当前职称评定制度下,这不是“最终结果”,仍然难免有人会“以身试水”。

  最大限度的杜绝和减少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上的不正之风,需要综合管理、标本兼治。既要对抄袭、剽窃行为,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又要加强对学术界人士的教育引导,弘扬和传承学术精神;更要改进对学术界评价考核方式方法,体现学术的科学性、严谨性。比如,如果在论文评审过程中,把关更加严格,就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抄袭剽窃等问题发生;又比如对于一线教师的职称评定,可以更加注重教学实绩,防止因为论文“一锤定音”。

  “人间正道是沧桑。”希望有关部门从过去的论文抄袭事件中受到启示,进一步改进学术评价的方式方法,匡正学术界的风气;有关人员从过去的论文抄袭事件中受到警醒,使他们回归学术的正路上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