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入驻分答,让公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也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一份调查统计显示,73.9%受访者愿为网络答问付费,26.1%受访者直言不会。(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问答付费,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知识值得付费?这个问题并不难,当然是那些能够带来实际效用的知识才值得付费。但值乎、分答等平台的付费网络问答,服务模式还不够成熟,缺乏审核和保障措施,并不能提供有效、完善的知识服务。
长期以来,互联网以开放、互动、共享和免费吸引了数以十亿计的网民。人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只要利用搜索引擎、百度知道、论坛等提出问题,就能获取网民的回答。在百度知道、各种论坛上贴出的问题,有时候能获得数十条、甚至上百条回答,但这些答案往往良莠不齐,甚至会误导提问的人。导致这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平台可信度和美誉度都很差,批评甚多。
网络付费问答平台做出了有意的尝试。知识付费,体现了知识的价值,是对知识的保护和优质知识生产的鼓励,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它还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
从“答主”的方面来说,如何保证“答主”的“资质”,保证它们不被利益绑架,是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值乎和分答等平台,都没有对答主的资质做出规定和审核。可以说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是潜在的答主。翻阅值乎的界面,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更多的是在某个领域“略懂一二”的“半专业”甚至“非专业”人士。因此,这并不能保证“回答”的正确性和有用性,有的回答甚至会误导用户。有的“答主”是某些金融投资、股票交易等盈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利用平台为自己的机构和个人牟取私利。
从提问者的角度来说,不能排除有的人为“提问”而提问。在值乎、分答上,由于提问能获取实际的经济利益,不排除有的人挖空心思为提问而提问,为了挣钱而提问,从而出现很多“不健康”、“有噱头”、“博人眼球”的问题。如此,随着平台信息发布数量的增长,会给平台带来“把关”难、审核难度大等问题。
从回答的内容来看,很多回答算不上正确的“知识”。知识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具有一个基本属性,即“被验证过的”“正确的”。但是个别网络答问付费的回答并不完全具有这个基本属性。它们也许只是出于“一问一答”,为了实现信息变现的应景行为。所以,严格来说,网络付费问答并不完全是为知识付费,而只是为信息付费。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网上居民”,我们常常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今天的我们并不缺少信息,我们缺少的是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缺少的是定制化的、优质的知识服务。网络付费问答,实质上是把网络上分散的、闲置的“认知盈余”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来实现知识的变现。但其前提是“答主”的认知是正确的,有效用的。网络付费问答需要完善的服务模式,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机制的有效保障。
孙 仲:中国电影向影视同期声迈进2014-04-25 |
吴秋余:“免费午餐”能吃多久?2014-06-27 |
陈兴杰:导游为什么会发飙?2015-05-04 |
免费电商为何突然变脸2015-11-06 |
韩浩月:付费阅读平台需要划时代原创作品2015-11-18 |
张楠之:什么样的骚扰电话“办不了”2015-11-18 |
网站砸了那么多钱要做什么?2016-01-14 |
高亚洲:当我们关注年票制时,到底在关注什么2016-01-20 |
为正版付费应成数字时代共识2016-05-25 |
知识变现,谨防娱乐八卦搅局2016-06-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