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值暑期,大部分高校已进入假期模式,但每天伴学生们左右的“校园卡(饭卡、一卡通)”却在假期成为“香饽饽”,租赁“校园卡”业务作为一个商机在部分高校中悄然繁荣起来,58同城、赶集网等一些网络信息平台成了他们的主战场。(据《北京青年报》)
“校园卡”的发放,不外乎想“专卡专用”,让学子们专享校园生活的诸多便利和福利;而如果有他人租借并冒用“校园卡”,这当然是弄虚作假。
不仅如此,此举或影响校园安全,或易发经济纠纷,其潜在的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高校“校园卡”成为“香饽饽”,暑期租金最高超千元,这“校园卡”为何没卡住“弄虚作假”?
表面上看,那是因为出租“校园卡”的学子见利忘义,没考虑到如此“出租”,有可能引发矛盾和纠纷,有可能因被查出而遭到处分,这种助长他人玩“假冒伪劣”的行为,是在置自己于不义。这种“赚钱之道”是歪门邪道,怕就怕,“小洞不补,大洞叫苦”,将来走出校园还玩这种“弄虚作假”的把戏,很可能有一天将自己“玩”进大牢却还不知“为什么进去了”。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更深层次来说,“校园卡”成为“香饽饽”,说明校园管理有漏洞。高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讲究一丝不苟的,而这一丝不苟不该仅限于课堂与实验室,而应体现于校园管理的点点滴滴与方方面面。其实,“校园卡”上多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写明其姓名、院系专业、学号等信息,无论是食堂还是图书馆,组织几个人“对个脸”,冒充“李逵”的“李鬼”便立马现出原形,这种“查验”,小学生都能“想得出,做得到”,为何我们的高校管理者却说“目前提出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确实很难”,又说“从学校层面上来讲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去控制、解决”?在此,笔者以为,不是“难”,而是“懒”!
当然,高校“校园卡”暑期租金最高超千元,这也说明有些人暑期去校园是有活动的,或在那里做工,或在那里经商,或在那里求学等,总而言之,不会有人没事干去花钱租用那个“校园卡”的;对此,只要是“非进校园不可的”,校方可每人发放一张不收费的“临时校园卡”。所谓“堵不如疏”,在这件事上来说,没有“难”,只怕“懒”。
洪信良:谁让婚姻成“儿戏”2014-04-21 |
新京报:校园砍人案 我们该反思什么2014-09-02 |
以民主管理加强校园安全保障2014-12-10 |
周明华:加分退场,制度反思与补位不能止步2014-12-18 |
人民日报:创业星火正燎原2015-05-04 |
献血补贴别变味2015-12-09 |
“校讯通”何以“改头换面赖着不走”2016-01-28 |
学生被毒倒,监管也中毒了?2016-04-19 |
校园开放日不是摆摊揽生源2016-04-22 |
校园开放日不是摆摊揽生源2016-04-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