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宽松不是灵丹妙药
张 忱
//m.auribault.com 2016-07-19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6月信贷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公布之后,很多专家都反映略超预期,但市场上仍不乏再施降准甚至降息的声音。应该说,目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但货币政策有其局限,要解决目前供需两面尤其是供给侧的诸多问题,仍应综合施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宽松货币政策上。

  上半年,中国经济基本持稳,速度依然合理,可见前期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稳增长组合拳已经见到成效。目前的问题主要在结构上: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赖较大,民间投资增速及其占比下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而经济结构的问题,都会体现在金融数据的结构上,如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购房按揭)持续高增且占比较高,企业中长期贷款阶段回升但占比仍低。

  即使是以稳增长为目的,降准等工具也不是一用就灵,在前期多次降准降息之后,宽松的边际效用已经减弱。如近期持续高增的M1(企业活期存款是主要部分)并未转化为投资,由于房屋销售火热,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普遍改善,与其他行业比起来,流动性可谓充裕,但房地产投资已连续两月下降,可见宽松的流动性不一定会带来投资改善。另外,防风险就是稳增长,过度宽松不利于降杠杆,反而会导致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

  而且,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总需求,对经济结构问题和供给侧问题,效果有限。支持降准的部分观点认为,宽松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推升民间投资回升。从供给侧来看,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确实存在,降准也有利于压低银行间资金利率水平,但由于民企担保不足、融资风险溢价较高等原因,降准未必能对降低其实际融资成本有太多助益。而且,导致民间投资低迷的还有准入门槛、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原因。

  即使是在资金大规模撤出、经济前景堪忧的国家,宽松仍不是必选项。处于脱欧风暴眼之中的英国央行作出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和购债规模不变,理由是仍需进一步观察经济数据的变化。虽然我国与英国的国情不同,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动已渐趋平衡、仍有较大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工具选择也可再等一等,看一看。

  总之,降准只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也只是经济问题整体对策的一部分。增强经济内生动力需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平衡需求收缩与杠杆高企等诸多因素,斟酌调控的力度和时机,“药”才能对症。如果因为部分国家意欲扩大宽松,就急于跟进,恐怕难免落入“他人生病,自己吃药”的窠臼。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