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判刑大学生闫啸天的父亲闫爱民表示,他已替儿子请了律师,希望法院能启动再审程序,相关申请材料已递交新乡市中院,目前正在等待通知。据悉,河南省高院已经介入此案,对其判决正在进行专题研究。(12月3日《长沙晚报》)
“掏鸟窝获刑10年半”事件已经发酵很多天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这样的判罚似乎明显太重——不就是掏个鸟窝捉几只小鸟吗,怎么就犯了这么大的罪?很多人还调侃,自己小时候也掏过鸟窝,“害怕”警察叔叔要来抓;更有甚者,感叹“人不如鸟”,质问法院量刑依据,质疑法官小题大做。
其实,只要完整了解一下事件,就能发现本案根本不是人们惯常理解中出于好玩的“掏鸟窝”,而可能是明知故犯地猎捕和售卖珍贵野生动物行为。首先,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其次,他掏鸟窝并非出于好玩地偶有一次,而且他还拿去公开售卖;再次,他并非“不明真相”,他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成员,网上兜售时特意标注信息为“阿穆尔隼”。很显然,他掏鸟窝不是以此为乐。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据此,当事人被判刑当然并不存在“枉法”问题。
尽管看上去闫啸天所得并不多,但事件的性质是确定的,猎捕与售卖珍贵野生动物的事实,不是掏鸟窝玩所能掩盖。之所以此案会遭致今日吐槽与炮轰,可能与公众对相关法律并不熟悉有关,人们的法治素养需要提升。当然,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也让公众更愿意表达同情。
该不该判,该如何判,是一个法律问题。我们不应该简单从人情的视角来解读和阐释,更不应该只因与自己想法不同就做片面否定。值得一说的是,在诸如熊胆制药、玉林狗肉等事件上,很多人保护动物情感爆棚,即便对方并不违法也要做道德鞭挞。可为何具体到掏鸟窝这样的事件,评判的标准似乎又完全变了,即便违法也愣要强调无罪。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微言2011-10-10 |
曹语凡:只讨好男人2013-02-25 |
韩浩月:天变地变心不变2013-04-25 |
王建国:城市该学会“熄灯”2015-03-30 |
舒 锐:掏鸟16只被判10年到底冤不冤2015-12-02 |
知 风:掏鸟被判10年半为何令人诧异?2015-12-02 |
李振忠:大学生“鸟事”何以演绎为法律憾事?2015-12-02 |
王学义:大学生掏鸟获刑带来的不仅是警示2015-12-02 |
温 琼:掏鸟被判刑,同情后须尊重法官裁量权2015-12-02 |
杨 涛:“抓鸟获刑10年半”量刑重不重2015-12-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