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任孟山:导师学生矛盾公开不必大惊小怪
//m.auribault.com2015-09-22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孙家洲与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公开,也不在于是否激烈,而在于学校的规定是否允许。同时,导师是否与研究生进行了充分沟通,也至关重要。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公开宣布与今年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此事因师生都够激烈,引得舆论哗然。

  但是,各方信息仍需进一步核查证实,双方的言论都是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公开”了——真是契合了我们这个“被”时代,使得一个私人场域的事情进入了公共舆论场,闹得沸沸扬扬。

  其实,在导师和研究生都没有违反校规的情况下,研究生师徒分道扬镳不值得大惊小怪。

  现在的高校中,导师和研究生是双向选择,导师有权利选研究生,研究生也有权利选老师。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先让研究生选老师,以至于,每年的导师和

  研究生双选会上,经常出现有老师被很多研究生选中,有老师没人选。高校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尊重研究生的权利,二是督促导师要进步,否则可能被研究生看不起。不仅如此,研究生还有权利中途更换导师。

  由此,孙家洲与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公开,也不在于是否激烈,而在于学校的规定是否允许。同时,导师是否与研究生进行了充分沟通,也至关重要。因为,在师生关系的架构中,导师处于优势,导师如果先行做出不要学生的举动,无论是通过组织方式,还是通过个人方式,都应该跟学生先行沟通。从权利保护的角度讲,要先行保障研究生,相对于导师,研究生毕竟处于劣势。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负责,无论是学术批评还是非议他人,概不例外。年轻人口出狂言,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正常的学术批评需要逻辑依据,以理服人,不搞人身攻击是基本底线。如果称别人是“垃圾”就过分了。

  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不同,师生之间关系紧密,双方不只是交流学术研究,还包括为人处世的人际关系层面,以及看待世界和学术的价值观层面,大家可能“道相同”,也可能“道不同”,导师与研究生彼此看不惯,也非罕事。孙家洲在信中第一句便是“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就是说的这些。

  当然,师生之间道不同,一拍两散,虽不是特别要紧的事,但郝相赫作为研究生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正如他自己所说,作为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他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不管郝相赫是不是“不惜一切手段”,学校应该“不惜一切手段”保障他的权利。

  最新的消息是,郝相赫昨晚发微博向老师道歉,恳请“孙老师能够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不管是迫于“很大压力”,还是认识到了自己“年少无知”,郝同学的道歉都值得肯定。而对于郝相赫由于此次事件可能不被周遭宽容的后果,学校应该做好权利救济的准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